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侦察兵 > 第三百二十章 趋利

第三百二十章 趋利(2 / 2)

“棉棉纺织”李世民顿时疑惑不解,这些是什么东西

张允文连忙解释道:“这棉就是那织白叠布之原料高昌那边即有。此种棉高不过三尺,种植起来,无须占用良田,沙地即可种植,且抗旱能力极强。陇右诸州不适宜种植庄稼之处,皆可种植此物。此棉采摘下来,纺织成布匹,便是白叠布。若是我大唐大规模引进此种棉,大规模的发展棉纺织,则可以大大的促进工业纸发展”

李世民一听,顿时眼睛发亮:“此言当真”

“微臣何敢欺瞒陛下”

“好“李世民一拍大腿,坐回书桌之后,提起笔来,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搁下笔,李世民又问道:“还有何种良策”

张允文摇摇头:“重工之策,微臣只想到这些。至于重商之策,无外乎减税之类的措施,那户部的大臣们想必已有多种措施,微臣就不在这儿献丑了最后那个重农,眼下之计,却是扩大田地数目,增加产量而已”

李世民听罢,不由有些微微失望。

张允文见状,顿时笑道:“陛下当集思广益,终有能人能想出恰当之策。再说了,诚如太史公之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万民,本性趋利,只要陛下适加引导,以利诱之,则天下万民趋之若鹜,倒是候这无论是重农还是重工商不就皆重了么”

李世民点点头,沉吟片刻,却是说道:“允文所谈之物,皆是长远之利,然而朕急于求得大利,以堵众口,以养募兵啊”

张允文闻言,却是默默不语。脑筋急转,想着能在短期之类获得巨大利润的活动。采矿掠夺贸易出海

出海,对,出海张允文心头蓦地一动。如今大唐航海业十分发达,也无海禁之类的东西,若是由官府牵头,驾巨舟出东海以通高丽、新罗、倭国,操舳舻以出南海,贩卖大唐特产,掠夺东南亚之资源,短期获利之巨,恐怕是抵得上朝廷的赋税收入了。

想到这里,张允文当下便将这种想法说了出来。

李世民闻言,却是皱眉道:“这航海贸易真的能获此等巨利还有,这南海诸岛之上难道就没有国家,任你开采其矿产”

张允文笑道:“陛下请勿怀疑。微臣给陛下算上一简单的笔账。假如微臣拥船三艘,可载货物千石”

李世民闻言顿时失笑:“你这船可真小啊”

张允文不理会这笑声,继续算到:“微臣贩运千石漆器、蜀锦、丝帛之类,总计花费三千贯。费三月之期,出海东游,至倭国,则价值翻上十倍,得三万贯。再买回倭国特产,费三月之期,返回中土。贩卖倭国商品,所获之利,再翻上几倍。如此下来,这利润岂不是极高”

李世民顿时吞了吞口水,点点头:“嗯,极高,非常之高”

“再说说南海诸岛,其上虽有人迹,但其尚未开化,赤身逐于山林之间,捕猎鸟兽。且其体貌特征,大异于汉人。我等传播王化,宣教化于南海,岂不是功德一件”说道最后,张允文不由阴笑了起来。

李世民抚摸着两撇髭须:“允文此言极是好,朕先且记下,待找人合计之后,再行打算哦,对了”李世民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允文啊,这东海南海之事,你怎的知道”

“呃”张允文顿时语塞,口中却是支吾道,“这这,前几年不是倭国派有遣唐使么这东海之事便是从遣唐使口中得知的。至于南海之事嘛,乃是乃是,呃,林邑国国王在长安那段时间闲谈出来的”

张允文很快就找到了借口,看看李世民,见后者仿佛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

本书首发于17k,请支持正版阅读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