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初唐傻小子 > 第六十一章 闹宫门

第六十一章 闹宫门(1 / 2)

李世民虽是一代明君,可也架不住群臣众口铄金,万般无奈之下,便欲降旨将李恪赐死。

宣旨的太监还没出殿,忽听外面喧闹声四起,“皇上,请您饶了吴王殿下吧,他是好人哪”“皇上开恩哪,殿下为民请命,他是无辜的,您不能杀呀”

“怎么回事”李世民厉声问道。

值班太监惊慌失措地跑进殿门,跪伏于地,“皇上,今早不知是谁擅自开了皇城大门,上万百姓涌进天街,现在正堵在承天门外,说是要替吴王向皇上求情”

“什么”李世民拍案而起,“快,移驾承天门”

长孙无忌劝道:“皇上,这些人中肯定有很多李恪的余党,况且张小七那亡命之徒还未落网,事关皇上的安全,臣劝您还是不要出去了,臣愿代劳遣散这些闹事民众,替皇上分忧。”

“也好,辅机,百姓中多有不知情者,你要善加安抚,切记不要随意抓人,滥用刑罚,以免造成民变。”

“臣遵旨”长孙无忌退出大殿,转回身带着几个大内侍卫,大步流星赶往承天门。

上了城墙,往下一看,长孙无忌不由得心下骇然,只见百姓们一排排地跪在地上,人头攒动,密密麻麻铺满了整个天街,请愿声,哀求声响成一片。

值守的侍卫跑过来,急切道:“大人,这可怎么办您快过去说几句,将这些百姓哄走吧”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从怀里拿一张银票,“对付这些个自私自利的小老百姓,说什么也没这个管用这是两万两,你去兑换成散碎银子在皇城门外发,出去一个百姓,给一两,本官就不信,还有不吃米粒的小鸡仔儿”

侍卫接过银票,咋舌道:“大人,这么多钱您这可是下了血本了”

“紧要关头,本官决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晓谕那些百姓,若还胆敢冲撞宫门,聚众闹事,本官按律严惩不贷,快去办吧”

“是”侍卫领命而去。

这办法果然很奏效,半个时辰不到,下面的人流就开始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向皇城外涌去。

长孙无忌放下心来,回到城楼里休息,打算等到人群彻底散去,再回宫复旨。

眼看着前来求情的百姓越来越少,人群中的阿史那云可急坏了,“自己费尽心思策划的行动,就这么完了李恪该怎么办”

就在一天前,阿史那云亲眼目睹李恪被太子抓走,知道他此去凶多吉少,自己在长安城又举目无亲,这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她猛然想到了当初将自己带回长安的大元帅卫国公李靖,“也只有求他帮忙,或许还能有一丝希望”

想着,她匆匆赶到卫国公府,见到李靖,将李恪蒙冤之事如实禀告。

恰巧此刻苏定方也在李靖府中,得知此事,愤然而起,“元帅殿下对国家,对圣上的忠心,你我都看在眼里,他会叛逆谋反您信吗事到如今,您还在等什么,快点入宫向皇上求情啊,再晚一会儿,只怕就来不及了”

李靖叹息一声,“其实,此事我已知晓,可我恐怕也是爱莫能助啊”

“这又是为何”

“苏将军,你要知道,为将者,最忌的就是干预朝政,你我都只是皇上手中的一柄利剑而已,皇上要打谁,我们就打谁,我们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啊,毕竟我手中掌握着十几万大军,倘若我等贸然为殿下出面,只会徒增皇上的猜忌,认为我们已相互勾连,图谋不轨,反倒会害了殿下呀”

“这。”苏定方一时哑口无言。

“我才不管”阿史那云火了,“李靖,当初是你当着我父汗的面,口口声声说回京之后,要替我和李恪做媒,请皇上赐婚,而今我父汗为你们大唐战死沙场,可你却过河拆桥,全然忘了当初的诺言,我阿史那云不指望你帮我什么,可现在是李恪有难,你难道就打算袖手旁观不成”

李靖面带愧色,“公主,回京之后,朝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李靖无法一一跟公主细说,李靖确实愧对公主,愧对殿下。其实,李靖已有一法或许能救殿下,只是公主可能会有性命之忧,不知公主敢不敢做。”

“说吧,怎么做”

“请公主闯宫面圣”

苏定方疑惑道:“元帅何不亲自带公主前去,为何要让她冒险啊”

“此事我绝不能插手,若我带她去,在皇上眼里,公主的话便是我李靖的意思,如此一来,公主说什么,皇上都不会听得进去了。只有公主只身冒死见驾,再加上公主的突厥身份,才有可能令皇上有所触动。

现在守备朱雀门的禁军将军曾是我的一个部将,我可以修书一封,让他为公主放行。”

阿史那云想了想,也只能如此了,“好吧”随即拿了书信,出了国公府。

本想趁天色尚早,径直赶奔皇宫,可走到西市的一处茶馆前,阿史那云突然改变了主意。

那茶馆甚是热闹,一个说书先生正眉飞色舞地大讲李恪阵前杀敌的桥段,茶馆里满满登登都是人,不少人找不到座位都堆在门口,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书,时而点头微笑,时而神色紧张,听到高潮处,大家情绪高涨,鼓掌叫好声不绝于耳。

阿史那云灵机一动,来到茶馆外,接着说书人的话头,高声说道:“可是你们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贤德的王爷,却遭人诬陷谋反,已被皇上抓走,马上就要含冤而死了”

众百姓大惊失色,纷纷扭头看向身后的年轻女子,“你说什么吴王殿下出事了”

阿史那云将事情的经过绘声绘色讲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