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 > 分节阅读 615

分节阅读 615(2 / 2)

他又对李蓉道:“你陪明珠吧我要立刻入朝。”

明珠能理解李庆安的心情,便点点头道:“姐夫,你回去吧我给朵朵买东西,我知道她喜欢什么,我再给你多问一些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做份清单给你。”

李庆安见她善解人意,心中喜欢,便拍拍她的手笑道:“好多谢你了。”

李庆安和他们告别,便翻身了一匹马,在十八名心腹的护卫下,疾速向热海居奔去。

一个时辰后,政事堂应李庆安的要求召开了紧急会议,包括政事堂的六名相国和枢密处的五名重臣,以及各部侍郎、郎中,各寺监的卿令、少卿令,御史中丞等等,近百人聚集在中书省大会议参加会议。

昨天这里才刚刚选出新右相,今天又再次召开了扩大会议,除了张筠等极少数相国得到了李庆安事先通告外,其余人都一头雾水,会议大厅里议论纷纷,众人纷纷猜测,是不是李庆安要发动对安禄山的全面战争了,很有可能,虽然郭子仪失利,但李光弼大军却进入了河北,而且听说安禄山草料库被烧,骑兵损失巨大,正好是剿灭安禄山好机会。

这时,李庆安和张筠、崔宁二人从侧门快步走进了会议大厅,李庆安没有穿军服,而穿了一品蟒服,头戴纱帽,和大臣们的打扮都是一样,裴旻拾起桌上小铁槌,轻轻敲了一下钟,当的一声脆响,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会议大厅呈扇形结构,大臣们按照品阶高低渐渐向后坐,最前面是六名政事堂相国,李庆安站在最前面,有点像后世的演讲台,这是临时安排,他今天有重大事情向大家宣布。

会议大厅中十分安静,李庆安走上了前台,看了一眼众人,缓缓道:“今天上午,我去一趟西市,这是我近一年来第一次去西市,起因很简单,因为我想给女儿买一件过生日的礼物,我想亲自去买,结果我去了西市的米行,知道了一些让我无法相信的事实。”

李庆安将一袋米高高举起,“这是一斗米,一家五口人可以吃八天左右,有谁能告诉我,这一斗米现在是多少钱”

众大臣面面相觑,他们都有禄米,一般都不去市场买米,这时,颜真卿起身拱手道:“两个月我问过家仆,约三百文钱,现在不知。”

“颜侍郎说得大致不错,两个月前确实是三百文。”

说到这,李庆安的声音忽然变高,大声道:“但现在不是了,现在是四百文,一斗米四百文,再过几天将进入采办年货时期,那时一斗米将卖六百文,年初才八十文,可现在米价已经高上天了,不知各位大臣有没有谁吃不起饭”

大厅里鸦雀无声,安静极了,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李庆安开会不是要打安禄山,而是要过问物价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物价涨得厉害,但相应的,大家手上钱也多了,钱多了,物价当然涨,这很正常,十天前,政事堂还专门开会讨论过给官员和吏员加薪,还没有讨论出结果,裴遵庆就遇刺身亡了。

这时,颜真卿站起身道:“殿下物价上涨,主要是从四月份开始,那时朝廷给所有官员的几年欠禄都一次性补足了,结果引发了物价大暴涨,但我们认为这只是诱因,真正的原因是安西银元大量涌入,再加上吴王割据江淮,使江南漕运停滞,输入长安的货物大量减少,钱多物少,物价当然要大涨”

颜真卿侃侃而谈,说得十分尖锐,句句说到根子上,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大家都知道安西白银大量输入是主因,而江南漕运停顿也和李庆安迟迟不处置吴王有关联,说起来李庆安负有责任,但这话谁都不敢说,而颜真卿却敢直言。

颜真卿说到最后道:“我和张尚书已经在十天前便联合上奏折,要赶在年货采购前开常平仓平抑粮价,但不幸裴相国遇刺,这件事耽误下来,政事堂至今没有讨论。”

李庆安叹了口气道:“到今天我才知道,大唐民众都叫我李千斗,今天召开紧急会议,我只有三件事要宣布,第一,立刻开常平仓平抑粮价,太府寺必须在三天内将粮价降到百文,放粮数量不准设上限,至于打击屯粮奸商,由内卫负责;第二,我建议政事堂任命刑部侍郎崔宁为江淮漕运使兼江南东道观察使,全权负责河道漕运;第三,我将亲自率十万大军进攻江南李璘,赶在明天开春前结束江淮战役。”

卷十四渔阳鼓动第六百一十五章家事国事

并不是每个人都赞成李庆安亲自领兵出征江南,李庆安的谋士严庄就是反对者之一,当天晚上,严庄找到了李庆安。

“你也是想劝我留在京城吧”

书房里,李庆安停下笔,面带微笑地望着严庄,李庆安的镇定倒让严庄有点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大将军,你不认为你离开京城去江南并不明智吗我承认,现在是冬天,安禄山又遭受重创,龟缩河北不出,趁这个空挡攻取江南确实是个机会,但大将军不必亲自前往,可以任命荔非守瑜南下,以李璘军的羸弱,完全可以一战荡平,为什么大将军要亲自去,而不留在京城创造登基的机会当然,我只是白身幕僚,不像朝臣重臣那样有劝你的分量,但毕竟我跟你这么多年,我希望大将军还是能听我一言。”

严庄显得有些激动,一口气将心中的不满也一起倒了出来,李庆安从严庄的语气中感觉到了他心中的一丝不满。

严庄现在还是李庆安的幕僚,主管粮草军甲调配,负责后勤,但另一方面,严庄依然是白身,没有任何朝廷的官职,从前他是怕安禄山知道他没有死,所以他不敢露面,但现在安禄山已经造反,严庄也就没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了。

严庄也是开元年间进士出身,但因相貌不佳被吏部考核时刷掉了,但这并不能泯灭他追求功名利禄的热情,他投靠安禄山,并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重要,可惜安禄山怕得罪杨家而出卖了他,几乎将他杀死,使严庄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跟随李庆安也有年了,随着李庆安渐渐变得强势,他的从政之心也重新燃起,但李庆安却迟迟没有这个意思,他已经快五十岁,余生不多,他渴望步入官场之心也变得格外热切起来。

今天他固然是来劝李庆安不要离开长安,同时他也想趁这个机会,向李庆安表达自己从政的意愿。

李庆安心中明白,严庄才干是很不错,能力也有,这些年替他经办粮草,大把银钱从手中过,他也从未贪过一分一毫,这样的人放他去地方为太守,也不会鱼肉乡民,但严庄有一点不好,为人比较心高气傲,瞧不起同僚,和安西的官员一向相处不好,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有点仗势欺人,如果把他放在朝中为官,他不知要替自己得罪多少人,可如果把他放去地方,又觉得有点委屈他。

所以李庆安也一直拿不定主意,既然他今天已经有了想法,那不妨问问他本人有什么打算

虽然这样想,但李庆安也不急着入题,还是先谈去江南之事,他笑了笑便道:“先生之劝,我心里有数,如果是攻打荆襄,我可以派荔非元礼率军南下,但江南不同,那里是我大唐的经济命脉,非同寻常,我必须亲自前去,一是为了保护江南不受兵灾所害,其次也想利用这次机会笼络住江南的官员,得到他们的支持,至于长安我倒并不担心,有张筠为相,此人锐意进取的本事没有,内斗的本事却是一流,我已经给他出了题,一时半会儿他也做不完,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长安。”

“那防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