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刺杀一向都是朝廷大忌,这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它渐渐成了一种官场潜规则,不管怎么样的官场斗争,都不得使用政治刺杀的手段,一旦被揭发,必然会引发官员共讨,以至于声名狼藉,丧失政治前途。
上一次李砚被刺杀便引发了掀然大波,不管是李砚盟友还是政敌,都一直谴责这种恶劣行径,使李亨遭到了极大的压力,好在最后被幸存者揭发出真相,是安禄山所为,才使李亨逃过一劫,但安禄山的名声却彻底败坏了。
这一次裴遵庆被刺杀也一样惹起众怒,尽管裴遵庆平时为人苛刻,仗着自己是裴婉儿的祖父,极力揽权,得罪的人很多,大部分朝臣都反感他,但他这次遇刺,却引起百官声讨,不是为了他,而是为讨伐这种破坏官场规则的行为。
所有嫌疑者都成为了百官声讨的对象,韦党、新党、李亨、安禄山,甚至崔家,都被百官非议,包括各个政治势力内部,也多有不满,为此,韦党内部也开了紧急协调会,众人都一致否认自己杀了裴遵庆,甚至韦滔、张筠、王缙三人都互有了猜疑。
张筠是韦党三巨头之一,这次他同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他曾公开骂过裴遵庆:,庆父不死,鲁难不已”人人都知道他说的庆父就是指裴遵庆,而不是李庆安。
这几天张筠的心情极为不好,也无心去钓鱼了,整天将自己关在房〗中看书,朝中之事他也不闻不问,任凭枢密处处置,男人没有不爱权力的,张筠入宦几十年,已经资深老官僚了,尽管他也几经沉浮,但对权力的欲望,他始终热情不减。
此时张筠也渐渐感觉到,政事堂已被枢密处架空,虽然枢密处的执行机构,但定款有一条:凡政事堂不决者,枢密处可自处之。
也就是说,枢密处可以不通过政事堂决议,自己处置朝务,这不等于就是分权吗
很明显,李庆安在另起炉灶了,这让张筠十分沮丧,他宁可左相国不当,降级入枢密处,那意味着将来的前途,但李庆安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这就使张筠有一种前途黯淡的感觉。
张筠在书房〗中看书,他有点心烦意乱,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男人在事业上心烦之时,总是会想到找一个女人,张筠正想起身去找自己的宠妾,门口忽然传来了管家的禀报:“老爷,二郎回来了,有急事要见老爷。”
二郎就是次子张知节,在安西军中做文书郎,张筠一怔,他寿了看沙漏,已经快到亥时了,他这么晚来做什么
卷十四渔阳鼓动第六百零五章裴相之死下
片刻,张知节走讲了书房,向父亲深深施一礼,孩儿参见父亲大人。”
张筠的长子张训是正妻所生,长年在外地做官,很少回来,和张筠的关系较淡,而次子知节的母亲是张筠曾经的红颜知己,诗歌才学极高,是长安名妓,但从来只谈诗不卖身,后来与张筠相爱,但因为她的出身,使张筠父亲宰相张说坚决不准她进张家门,她一直没有能够嫁给张筠”在给张筠生下儿子后不久,便撒手人寰,这是张筠二十几年来最大的心痛。
爱屋及乌”他也最喜欢她的儿子,尽管知节从小饱读诗书,才学极高,而且以他相国的能力,荫儿子为官也是轻而易举之事,但张筠却始终舍不得将他放出去,一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替自己处理一些应酬杂务之事”这一次若不是他须向李庆安表示效忠,扭转墙头草的形象”他也绝不会让自己儿子从军。
张筠已经三个月没有见到儿子了,见他似乎变得比上次更加黑瘦了,不由一阵心疼,便问道:“我儿在军中很辛苦吗”,“回父亲大人的话,安西军军纪严明,五更一刻必须列队点卯”事务繁多”虽然很辛苦,但孩儿心中却感到很充实,况且孩儿听说裴知礼也同为文书郎,两年皆为上上考,他能吃得这份苦,为什么孩儿就不如他”,张筠点了点头,儿子知上进,这是好事”现在朝中重臣子弟,很多都是纨绔之辈,儿子明显和他们不同,这让张筠感到十分欣慰,虽然他送儿子进安西军从军是不得已”可现在他却感到自己似乎做对了,在安西军锻炼确实能出人才。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鸿胪寺少卿裴瑜,虽然年纪不大,却进退有方,才能卓著”而且谈吐不凡,已经成为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庆安提拔裴瑜,不仅仅是他娶了李庆安的义妹,不仅仅他是裴家长孙”确实这今年轻很有才干,比很多老家伙能干得多。
这就是因为他去安西锻炼几东,回来后就像脱胎换骨一样,眼看自己儿子也有了几分裴瑜的影子,这就让张筠心中有了莫大的欣喜,自己后继有人啊
他捋须笑道:“很好”你让为父感到十分欣慰,你从小就谦虚律己,再去安西军内磨砺几年”为父相信你将来前途无量。”
顿一下,他又笑问道:“今晚怎么想到回府了,是你休息吗”
“回禀父亲,是大将军让我回来。”
“李庆安”
张筠大吃一惊”,“他、他回京了”,张筠心中顿时乱作一团,李庆安回京他们竟然丝毫不知,很显然他是为裴遵庆之死而回,他努力克制住内心的混乱,问道:“他让你回来做什么”
“大将羊让我带一句口信给父亲。”
“什么”,“大将军说,请父亲振作起来”主持朝局,尽快平息裴相国遇刺一案的影响,让朝廷走入正轨。”
张筠精神一振”连忙道:“这是他的原话吗”,“是这是大将军的原话。”
张筠气死沉沉的心就像吹入了一阵春风,顿时活络起来,他听出了李庆安的言外之意,竟然是有让他做右相的意思,右相啊他盼望了多少年”难道真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了吗等等,别想得太美了,事情还没到那一步。
“还有什么事吗”张筠尽量将自己激动的心情平息下来。
“父亲,大将军准备调我去虎贲卫做文书篆笔。”
“哦”张筠更加惊讶了”今天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似乎都对他有利,难道是李庆安想启用他了吗
虽然惊讶,但他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欣喜”儿子得到重用不亚于他得到右相之位,虎贲卫文书篆笔意味着儿子将走入李庆安的权力内圈,一般而言,文书篆笔都会在李庆安左右,听闻许多机密要事,这只有心腹才有资格,为什么李庆安会提拔自己儿子他难道不怕一些安西军机密被自己知道吗
张筠心中疑惑,他又看了儿子一眼,只见儿子的目光清澈正直”紧咬着嘴唇,这一瞬间,张筠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心中涌起一种失落,作为父亲”他还不如李庆安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也不得不佩服李庆安的用人之道,他的儿子就算知道了安西军内幕”也绝不会泄露给自己”这也是李庆安对儿子的一种考验。
想到这,张筠苦笑了一声道:“我明白了,称安心去虎贲卫,为父不会让你为难,不会害了你的前途。”
张筠之所以被称为官场上的不倒翁,并不是他善于经营,也不是他左右逢源,更多是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政治智慧,在很多大事上能把握住分寸,恍如李隆基曾经想邀他去南唐,但张筠在最后关头却选择了放弃李隆基,他看出李隆基已是末日黄昏,就算正统,但他却没有李庆安那种强大的实力,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