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安是从洛阳的定鼎门入城,尽管没有任何安排,但洛阳的近三十万民众依然自发前来欢迎安西军入城。
五万安西大军浩浩荡荡入城,李庆安的马车夹杂在队伍之中,五百名亲兵左右护卫着马车,他们警惕望着周围的情况,他们中间还有人记得李庆安就曾经在汴州的尉氏县被刺杀。
大道两边的气氛异常热烈,许多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就仿佛安西军是凯旋归来,对洛阳民众确实就是如此,安西军为大唐开疆辟土,击败大食国,覆灭吐蕃,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没有机会对安西将士表达自己的感激,今天安西将士终于来到了洛阳,洛阳民众怎么能不向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之军表示敬意。
李庆安坐在马车内,望着两边夹道欢迎他的民众,望着一张张激动而喜悦的笑脸,他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感动,他知道在安史之乱,洛阳几度饱受摧残,尤其是回纥人在洛阳大肆掠夺女人,惊恐万分的洛阳女子躲进白马寺,却被回纥人一把火烧死数万人,造成了历史上白马寺惨案。
历史因他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回纥不可能再来大唐了,潼关也不会再有哥舒翰的昏庸之举,那么洛阳呢它还会被安禄山攻破,在这里建立大燕王朝吗
李庆安希望是不会,可很多事情并不是随他的希望而改变,他只能是尽力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这时,车窗外传来了山海啸般的呼喊:“赵王现身”
“赵王现身”
李庆安一怔,轻轻拉开车帘一角,只见无数的洛阳年轻人在跟着他的马车奔跑,很多人一边跑一边喊:“赵王现身”
李庆安忽然想起了新安县几个老农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描述得如魔鬼一般,新安县离洛阳很近,自己的形象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不由一阵苦笑,估计这些跟他马车跑的民众就是想看一看他的尊容。
李庆安放下了车帘,却忽然听他的亲兵都尉张永庆在对众人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赵王殿下在安西中过箭伤,这次东来一路辛劳,箭伤复发,殿下现在车中养伤,无法见大家,等伤势稍愈,一定会来会见大伙儿”
张永庆的喊话很有效果,那数千年轻人便不再追赶马车了,李庆安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家伙真是越来越圆滑了,可想到箭伤,他不由又摸了摸自己的左肩,他花剌子模受的箭伤早已经过了一年,可每逢阴雨天还是会隐隐作痛,而且他竟拉不动七石弓了,这让李庆安感到一阵失落,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使他离战场越来越远。
安西大军一直前行,前方就是洛水,将洛阳成一分为二,南面主要是民众的街坊,而北面是皇城、宫城和一部分街坊,洛水上架有三座大桥,将洛阳南北连接,而在皇城端门正南的洛水中却有两座人口岛,用泥土堆砌成两座半月形岛,又修有桥梁将岛屿和两岸相连。
安西一直开进了皇城,才停住了脚步,洛阳皇城内也有和长安一样的三省六部,武则天当年便曾长期在洛阳居住,当时的洛阳才是大唐的政治中心,只是时隔近五十年,洛阳的皇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官员了,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矗立在皇城的应天门广场之上,建筑都有些破败了,偶然有清脆的风铃声传来,它们仿佛在风中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五万大军列队站在应天门官场之上,气势威严壮观,从尚书省官员内,走出一队官员,他们在五万大军中紧张的快步前行,向李庆安的马车走去,为首之人便是东都留守杨慎余,后面还跟着河南府尹裴谞,都畿道长史苗晋卿,以及洛阳令吉温等等十几名官员。
可以说东都洛阳是贬黜官员的所在,苗晋卿曾是李亨的礼部尚书,李亨南逃后,苗晋卿没有跟随,他随即便被政事堂贬为都畿道长史,吉温也是一样,他是因为和安禄山关系过密而遭贬,从兵部侍郎贬为洛阳县令。
李庆安从马车中缓缓走了出来,含笑望着杨慎余等一行官员,杨慎余等人上前躬身施礼,道:“东都官员参见赵王殿下,未能出城远迎,请赵王殿下恕罪”
“各位大臣不必客气,我今天也是路过洛阳,暂歇一晚,明天我就要启程前往滑州了。”
裴谞上前笑道:“赵王殿下还是第一次进洛阳城吧我们当尽地主之谊,陪伴殿下饱览洛阳城的风光。”
李庆安在出发的前几天还见过裴谞,想不到他这么快便回洛阳了,李庆安笑着点点头,负手向周围望去,在西南角,他看见了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和长安的太庙外形一模一样,他一指那座建筑,笑着问裴谞道:“那应该就是太庙吧”
“正是洛阳太庙”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我既为宗室,来了太庙焉能不拜祭一下先祖”
卷十三第二战线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庙高辈
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庙高辈
李庆安在二十几名亲卫的陪同下缓缓走进了太庙的大门,裴谞等一干官员却因未得许可而不敢擅入,都在门外等候。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片宽阔空旷的广场,十八座华表浮雕高高立在广场两边,正前方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可当李庆安走上八十一级白玉台阶,走到大殿近处时,他才发现这座大殿已是风烛残年、破败不堪,看得出已经很多年没有维修了。
正上方是一块漆面斑驳的大匾,上面用篆体写着两个金色大字,太庙,只是长年被风雨侵蚀,被蛀虫啃噬,太字的一点没有了,庙字地外衣也脱落了,变成了大由,李庆安不由摇了摇头,好歹也经历了开元盛世不久,大唐的财政竟然破落之斯吗连先祖的栖身之地也无暇顾及了。
他叹了口气,走进了大殿,大殿正中的塑像却使他有些愣住了,只见供奉着一座高约三丈的神像,神像长须白发,手执拂尘,身披道袍,却是太上老君的塑像,只是岁月年久,泥塑的彩面已经脱落,露出了大片黄泥胎的本色。
这时旁边传来了一个沙哑的声音:“这是李氏大圣祖玄元皇帝的神像,原在太微宫内供奉,因太微宫年久失修坍塌,所以把它移到这里来了。”
李庆安回头,只见身后站着一名老者双眼微红,长着一只大酒糟鼻子,只见他衣袍邋遢,手中拎一只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