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 > 分节阅读 506

分节阅读 506(2 / 2)

这两座桥相距约二十里,被当地人称为北桥和南桥,两座桥都由吐蕃军把守,其中北面之桥较宽,是铁索桥,能通过大型辎重,是大勃律人主要的通行道路,而南面桥则是藤桥,由于北桥被吐蕃人征为军用桥,当地人只能绕道南桥通行。

走南桥的大路也须经过吐蕃人城堡,但它又有另一条小路相通,相比北桥的重兵把守,南桥的吐蕃军就少得多,只有一百人,五十人桥东,五十人桥西,主要是为了收过桥费。

夜里三更时分,南桥忽然热闹起来,大勃律国王廷素率领三千勃律国军出现在了南桥,他们过桥的理由很简单,他要去河东岸视察他的臣民,尽管三千人的军队走南桥有些奇怪,但廷素毕竟是一国之主,除了主将论察德赞凌驾于他之上外,其他吐蕃士兵还不敢刁难于他,三千勃律军就这样浩浩荡荡地走过了南桥,向东岸的腹地而去。

黑暗中,尽管勃律军的军容看不清楚,但还是有几名吐蕃士兵发现这支军队的奇怪之处,勃律军配的都是短剑,那是吐蕃军淘汰给他们的武器,而这支勃律军却佩戴长刀,颇似唐军的横刀,还有他们人人都裹着袍子,虽然天气寒冷,但总让人感觉长袍下面藏着什么,还有他们战马似乎也格外雄骏。

尽管疑点重重,但还是没有引起这些吐蕃士兵的足够重视,这也难怪,唐军从来没有踏上过大勃律的土地,不说唐军,任何汉人军队都没有踏上过大勃律的土地,所以他们压根就想不到会有唐军到来。

就在廷素率领三千勃律军过了东岸后不久,又一支千余人的吐蕃军来到了南桥西岸,今晚怪事颇多,驻守南桥西岸的吐蕃百夫长立刻迎了上去,问道:“为什么不走北桥”

夜色中有人用吐蕃语答道:“北桥断了两根铁索,正在抢修,无法通过,我们只能走南桥。”

回答没有任何破绽,百夫长也以为是前段时间过桥大军导致桥损坏,他便回头挥手道:“放行”

守在桥边的十几名吐蕃士兵立刻闪开了,大军向藤桥开来,随着士兵越来越近,一名手提大刀的将领走过了百夫长的身旁,就在这时,百夫长忽然发现了这支军队不对,不是吐蕃人,他大吃一惊,刚要叫喊,却被骑马大将一刀砍下了脑袋,大军一拥而上,将五十名守桥的士兵团团围住,在一片惨叫声中,五十名吐蕃守桥士兵被全部杀死,这时,对岸也隐隐传来了惨叫声,两岸一百名吐蕃士兵瞬间便被解决了。

这时,南桥两岸的烽火台点燃了,这是求救的信号,也夜空中格外地明亮刺眼。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句话用在唐蕃两军身上一点不假,吐蕃军的兵力数量、部署,他们所占领地势的优点及,吐蕃军的援军情况等等,吐蕃军的一切情况,唐军都了如指掌。

相反,吐蕃军对唐军却一无所知,汉军从未涉足大勃律的观点已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没人会相信此时唐军就在他们身边,情报的严重不对称,使得此时的状况就像正常人对阵一个瞎子、聋子。

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唐军倾斜,如果把情报比作天时,那么大勃律国的态度就是人和了,不容否则,大勃律对唐军的帮助,是这次战役的关键,正是大勃律人的倒戈,使吐蕃的地利优势被一点点的蚕食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南桥,并点燃了求救的烽火。

这一次来救援南桥的,是东岸的一千吐蕃军,他们距离南桥只有二十里,大勃律国王廷素亲自跑到东岸的吐蕃大营中求援,三个村庄的数百名大勃律人因不满沉重的税负而造反了,他们袭击的南桥的吐蕃军,廷素恳求吐蕃大军去救援。

唐军一次又一次地将战争的诡道和人性的欲望利用到了极点,东岸的吐蕃军从来不会怀疑大勃律国王廷素已经成为了间谍,也不知道他们的万夫长已领兵去追击唐军巡哨了。

在他们看来,镇压大勃律人起义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尤其杀光男子后,剩下的女人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战利品,枯燥的戍兵生涯需要这种带血的游戏。对女人的欲望蒙蔽了吐蕃人的最后一丝理智,一千吐蕃军急不可耐地向南桥奔去,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南桥,造反的村庄在西岸,驻守桥东的五十名吐蕃士兵已经不见了,夜雾弥漫着峡谷,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对岸喧嚣吵嚷,夹杂很多年轻女人的尖叫声,隐隐有不少女人在喊:求求你们,放开我,仿佛在央求着什么,哀求声随风飘来。

“是我的士兵”

廷素大声喊道:“一定是我的士兵将他们包围了,我答应你们,只要杀死造反者,所有的女人都可以送给你们为奴,甚至我的妃子。”

大勃律国王仿佛毒蛇般的许诺诱惑着年轻力壮且精力过剩的吐蕃士兵们,年轻吐蕃士兵们的血液开始沸腾了,他们不顾一切地冲上了藤桥,向对岸奔去,这时,许下了美妙诺言的廷素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藤桥长约二百余步,当最前锋的吐蕃士兵离西岸还是五十步时,吐蕃军已经有七百余人冲上了藤桥,藤桥开始晃动起来,这是正常的,吐蕃士兵也习惯了这种晃动,但很快,藤桥的晃动和倾斜便超过正常范围,吐蕃军前锋开始大喊大叫起来,叫声异常恐怖和绝望。

他们已经看见了数十人在奋力砍藤桥,只听一声巨大的断裂声响,藤桥被砍断了一条边,藤桥顿时倾覆了,桥上的几百吐蕃军惨叫着摔下了山谷,还有一百人抓住藤桥边,恐惧得大喊大叫,这时,东岸上还没有上桥近三百名吐蕃军也遭到了袭击,夜幕中,箭如雨至,密集的箭雨封锁了吐蕃所有的逃生之路,不少吐蕃军奔逃了几步,便惨叫着倒下,仅仅一刻钟的时间,岸上的吐蕃军全部被射死,而幸存在藤桥上的吐蕃士兵也被一阵箭雨射下了桥,坠入河水奔腾的深涧峡谷,而至始至终,这一千吐蕃军一直到最后全军覆没,都不知道他们是死在唐军的手中,不多时,东岸的吐蕃大营忽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地。

峡谷西岸的城堡,这是大勃律吐蕃军最后的一道防御坚堡,城堡修建在十几丈高的一座石台之上,城堡周长数百丈,高三丈,是用坚固的巨石砌成,这是天宝六年吐蕃军所修建的一座雄堡,城堡不大,最多只能容纳五百余士兵,里面储满了粮食,足够吐蕃人支持一年。

整整一夜,城堡的内的吐蕃士兵提心吊胆,度过了他们的不眠之夜,他们看见了峡谷东面的火光,听见不远处军营的喊杀声,不知杀来了多少唐军,一直到快天亮,喊杀声才渐渐平静下来,东岸的火光也消失了。

天渐渐地亮了,高原上的一座座雪峰沉浸在朝霞的万道金光之中,白雪皑皑的峰顶不断变幻着瑰丽的光泽,高原的清晨一如往常的美丽。

但城堡中的吐蕃军却无论如何欣赏不了朝霞中的胜景,他们的心都坠入了深渊,城堡四周被密密麻麻的唐军和大勃律军包围了,足有万人之众,吐蕃士兵这才如梦方醒,他们惊慌失措地吹响了号角,数百名吐蕃军纷纷登上城头,低头探望着黑压压的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