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 > 分节阅读 417

分节阅读 417(2 / 2)

李隆基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小宦官惊惶奔来,老远便高声喊道:“上皇,不好了,军队,军队已经将兴庆宫围住,不准任何人进出。”

李隆基惊得蓦地站起来,他气得浑身发抖,怒极攻心,竟一下子晕了过去,吓得高力士和几名宦官上前叫喊,“上皇上皇”

半晌,李隆基慢慢苏醒了,高力士连忙安慰他道:“上皇,老奴估计这是圣上怕出事,所以不让上皇参与其中,他万万不敢伤害上皇。”

“我悔不该当初啊”

李隆基吃力地做了起来,心中充满了悔恨,他真不该立这个太孙,最后他竟然对自己动手了,他呆呆地坐了半响,忽然一咬牙道:“既然他不仁,那就休怪我无义了。”

他回头对高力士道:“高翁,他并不是每个人都拦得住,我写一封密旨,你找人替我送给张筠”

自从去年的银元事件后,张筠因被杨国忠追查他在银钱泄密案中的角色,而主动辞去了户部尚书一职,同时也辞去了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也就是说,他已经完全脱离了李豫的内阁,没有了朝廷之事的羁绊,张筠的生活更加悠闲,他喜欢钓鱼、读书,整日在后园垂钓,或者在书房看书,闲情逸致,无忧无虑,下午,张筠和平常一样,在府宅附近的一条小河中垂钓,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伙钓鱼老翁,闲时聊聊市井民生,倒也不觉寂寞,张筠已经和钓鱼人一样打扮了,头戴宽檐斗笠,身着粗布麻衣,半挽裤腿,穿着麻鞋,只是皮肤比他们白净一点,让人很难相信,这个渔翁竟然是曾经掌握大唐财权十几年的户部尚书。

钓鱼需要安静,大多数时候众人都安安静静,保持沉默,张筠也不例外,他盯着水面上的浮漂,脑海里却在想着今天长安发生的大事,坦率地说,李豫的果断行动出乎他的意料,也令他赞赏不已,尽管他知道李豫是被逼而为,但李豫毕竟走出了破局之步,说明李豫还比较清醒,看清了眼前的危局,张筠当然知道李豫现在的处境,如果说去年地方三王还有点地位尴尬,他们没有理由对中央朝廷发难,那么李隆基的苏醒便改变了这种尴尬,李隆基便成了地方三王的最大依靠,同样,李隆基也会依靠他们,事实上,李隆基已经这样做了,这一个多月中,他三次把自己找去兴庆宫密谈,已经明确表示,他要废除李豫,改立十三郎,也就是蜀王李璬为太子。

张筠也不得不佩服这个老家伙,竟然知道自己和李璬有关系,现在才想改立李璬,以前做什么去了。

李隆基既然已经决定废除李豫,那眼前的局势就对李豫很不利,如果他再没有行动,李隆基便会发动了,所以今天李豫的行动应该是正确的,他以霍国公主为突破口,旗帜鲜明地废除土地兼并,至少会赢得中低层官员和农民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这个决策非常正确,可惜有点晚了,如果再早半年,那么他手上就有钱有粮,有一支犀利的关中军,可现在,晚了。

这时,一匹马向这边疾奔而来,张筠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知道李隆基来找自己了。

“使君”

一名家人在桥上喊道:“府上有紧急事情请你回去。”

张筠在桥下钓鱼,家人的嗓音很大,使他的渔友们纷纷皱起了眉头,这样喊,鱼都吓跑了,张筠沉下脸,不悦道:“我知道了,不要叫了。”

家人吓得不敢吭声,张筠依然在不慌不忙钓他的鱼,四周又恢复的安静,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大约过了一刻钟,张筠一振鱼竿,一条半尺长的大鲫鱼上钩了,在空中翻腾,磷光闪闪,张筠呵呵直笑,不知李隆基会不会也是一条大鱼呢他这才慢慢收拾了渔具,拱手对众人笑道:“各位渔友,府中有事,我就先走一步了。”

“张使君慢走”众渔友纷纷起身回礼,张筠走上桥头,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多时,他坐上马车便令道:“回府”

夜晚,一羽飞鸽扑愣愣振翅向剑南方向飞去,带着张筠的密信,带着李隆基的旨意,向拥兵十万的巴蜀飞去:先帝欲废太孙,立君为嫡,君当火速统兵进京。

李豫查抄霍国公主府,下旨宗室交田,兵围兴庆宫,并下令军队在关中清理田亩,刑部尚书李砚抬棺材赴任清田使,一桩桩突然发生的大事震惊朝野,也震惊了大唐。

安西金满县,李庆安亲率四万安西骑兵抵达了北庭城,长安城的异动令天下瞩目,自然也吸引了这位西域大员,对刚刚结束了西域战事的李庆安而言,长安的局势突变可谓来得正是时候,当然,每一个政治势力都会对长安的这次政治大餐有兴趣,几乎可以肯定,所有的势力都会参与进来,最后谁能得到多少利益,就要看下棋者的手段和实力了。

应该说,李庆安虽有绝对实力,但他也有最大的弱点,那就是距离太远,让他有一点鞭长莫及的感觉,因此,离长安近一点,再近一点,便是李庆安的当务之急。

晚上还有一更,可能会晚一点

卷十一回首东顾第四百一十七章剑走偏锋

第四百一十七章剑走偏锋

李庆安的马车位于四万大军之中,这次他没有骑马,而是乘坐一辆极为宽大的马车,俨如一座移动的房间,由十二匹马拉拽,一路东来,他都在马车内办公,马车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他的侍妾如画,负责侍候他的起居。

这辆马车还是当年哥舒翰送给他的那辆,车内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这是战利品之一,四周用木板加厚,有被褥靠枕,布置得非常舒适,在靠窗处有一张低矮的小宽桌,上面有文房四宝,案头放着厚厚一叠文书,马车还有一间内室,里面是藏书室,有近千本图书。

此时,李庆安正伏案批阅安西送来的文书,侍妾如画则盘腿坐在内室,正聚精会神地看书,跟李庆安这么多年,如画也学会了读书写字,指掌李庆安府上的财权,这次出来,李庆安本来是想让舞衣跟随自己东去,但舞衣却喜欢安静,不愿东奔西跑,明月认为这倒也符合如画的性格,便让如画跟了他。

李庆安批阅了一本报告,随手端过茶杯,放到唇边,却发现杯中已经空了,他放下杯子,向后看了一眼,见如画看书正入迷,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妮子说是来伺候自己的起居,但迄今为止,茶没有帮自己倒过一杯,整天沉溺于书的世界。

这样下去可不行,非要让她倒一杯不可,李庆安将茶杯轻轻在桌上敲了敲,没有反应,再敲一敲,还是没有反应,他只得重重咳嗽一声,喊道:“如画”

如画慢慢抬起头,眼中一片茫然,她还沉浸在书的情节之中,李庆安指了指茶杯,笑道:“给你的夫君倒杯茶”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