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 > 分节阅读 413

分节阅读 413(2 / 2)

李豫狠狠将一直玉笔筒砸在墙上,碎片四散飞溅,御书房的几名宦官吓得匍匐在地上,他们从来没见过圣上发这么大的脾气。

李豫气得脸色铁青,压低着喉咙咆哮道:“他分封藩国、纵容占地,已经造成了今天无税可收的恶果,他还要干涉朕的决定,朕就断了他的给养,让他去问那些皇亲国戚要钱”

李泌在一旁劝道:“陛下先息怒,这样发火也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再商议。”

李豫尽力克制住内心的愤怒,徐徐道:“他已经不是皇帝了,还要干涉朕的决定,朕难以容忍,这次朕绝对不会再听他的摆布。”

“陛下说得对把这件事告诉太祖上皇,是对他的尊重,但该怎么处理还是由陛下拿主意。”

李豫点点头,立刻对左右道:“速去把王相国、李相国和裴侍郎请来说朕有要事和他们商量。”

随着新年过去,各地的租赋统计也陆陆续续到了,由于藩镇割据,朝廷实际上控制的地方并不多,只有关内道、京畿、陇右、河南府、河南道这些地方,而许多富庶之地,诸如河东、江淮、荆襄、蜀中等地,即使官府收了税,也难以运进京城,这样就使得税赋大大减少。

而偏偏朝廷控制的范围又都是权贵侵占土地最严重的地方,而且陇右和关内道的税赋还要养朔方和陇右两军,朝廷真正的依靠只有关中和河南两地,最后统计下来,朝廷大历元年的税赋只有以往年度的两成不到,区区两百万石米,五十万贯钱,问题就相当严重了,宫中一年的开支都不止五十万贯,还有一百万多石朝廷官员的禄米,加上以前欠的三百多万石禄米,以及两百余万贯俸禄,更不用说,直属李豫的十万关中军的军费了。

朝廷几乎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官员的俸禄数年发不起,传闻一些底层官员夜里跑去两市给胡商帮工养家,官威扫地,现在已经是三月份,最迟再过半个月,李豫必须给官员们发禄米和俸料了,他登基到现在,居然一颗米一文钱的禄米和俸料都没有发过,还有十万军队的二百万军费,也是四月要发,如果半个月之内再没有钱粮,官员们会罢朝,军队会哗变,他李豫就得退位。

其实以关中的富庶,完全负担得起这些钱粮,问题是关中现在几乎已无自耕农,税源断绝,只有少数中小地主的佃农既要交租也交税,而绝大部分肥沃的土地全部被皇亲国戚和权贵高官们瓜分,变成了庄园,他们从来不用缴税,为此李豫已经连下三道缴税诏书,但无人理睬。

现在李豫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为了维护他最起码的帝王威信,也为了从皇亲国戚手中夺回一些利益,他不得不找人开刀了。

恰好这时,渭南县有数百名小地主和他们佃农来京告状,霍国公主纵容家奴强占数百顷土地,尤其这里面还包括李庆安的四十顷永业田,他现在的财政拮据之极,也有求于李庆安,李豫便决定用这个无权无势的老公主来开刀。

片刻,左相王珙、刑部尚书李砚和户部侍郎裴旻三人匆匆来到御书房,“臣等参见陛下”

“相国们平身,赐座。”

“谢陛下”

宦官们搬来了几只坐墩,三人坐了下来,李泌也在一旁坐了,这时,李豫那拿出京兆少尹崔光远的奏折,对三人道:“这是杨相国转来的奏折,崔光远反应渭南县有数百民众控告霍国长公主纵奴占地,朕已经派人去暗访,事情完全属实,朕决心以此事为案例,进行严厉惩处。”

旁边李泌笑着补充道:“而且这三百顷土地中,有四十顷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的永业田,如果圣上不过问,便开启了侵占大臣永业田的恶劣先例。”

三个重臣面面相觑,他们当然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朝廷的财政状态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圣上只能拿一些宗室开刀,霍国公主正好撞上了。

其实这三个重臣都是李豫的忠心支持者,李豫找他们来,也是想对他们说实话。

裴旻沉吟一下道:“臣想知道,陛下打算走多远,是想惩处霍国公主,还是想惩处他的家奴,做一个姿态。”

旁边李砚也道:“臣也这个意思,陛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李豫摆了摆手,让几个宦官退下去,他对三人道:“朕已经查过,霍国公主在关中有三十个庄园,至少有三千顷土地,仓库中的粮食至少有百万石以上,家中金银铜钱更是数不胜数,朕想用强占土地之罪严惩霍国公主,以解朕的燃眉之急。”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王珙开口道:“可是这件事牵涉到了李庆安,事情恐怕就有点复杂了。”

“朕知道,就让李庆安来和朕一起分担这件事的压力吧”

卷十一回首东顾第四百一十四章朝廷借钱

第四百一十四章朝廷借钱

李庆安从河中回到碎叶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他一直在家中静静地养伤,左肩的伤势在他回碎叶的途中又出现了反复,化脓流血,伤势有些恶化了,回到碎叶后才发现,他被那一箭伤了筋骨,多亏他身体强壮才勉强抗住,换一个人,左肩必定是残废了。

在安西军首席军医的强制命令下,李庆安被迫在家中休息了一个月,不过这一个月也让他尝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一个父亲的喜悦。

天刚亮,李庆安便起床了,悄悄去探望他的两个孩子,五个月大的女儿和三个月大的儿子,两个孩子睡得都很香甜,李庆安轻轻摸了摸他们粉嫩的小脸蛋,便蹑手蹑脚离开了,唯恐惊醒了孩子们的睡梦。

李庆安随即来到书房,如诗已经开窗通过风了,桌子上的花瓶里放了一束开得正艳的梅花,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地清新。

他在桌前坐了下来,翻一翻半夜里送来的安西杂报,这是他每天的习惯,杂报总是半夜里印刷出来,然后立刻送来,以保证他每天都能看到。

安西杂报是在李庆安的指示下在开办,仿照朝廷的开元杂报,为官办报纸,主要是刊登一些军政大事,也有许多中原的消息,这些消息都是内务府的情报,从中挑选出一些不涉及机密的事件刊登出来,增加阅读性。

尽管很多消息都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但李庆安仍然喜欢看这些琐碎的新闻,只要是发生在中原事情,他都有强烈的兴趣。

不过今天却让李庆安有些意外,昨天晚上的杂报并没有送来,放在桌上的依然是前天的杂报,他又翻了翻旁边的茶几,除了几份报告外,没有应该在昨晚送来的杂报。

“大哥,在找什么”

如诗端了一碗燕窝快步走了进来,问道:“是在找杂报吗”

“是啊怎么没有”

如诗把燕窝放在李庆安面前,笑着摇摇头道:“昨晚没有送来。”

“怎么回事”李庆安有些糊涂,就算他不在碎叶,杂报也会天天送来,从来就没有断过,今天怎么会没有了。

“我已经让海棠去问了,应该马上就有消息。”

她说完,门口便响起了一个丫鬟的禀报声,“三夫人”

是如诗的丫鬟海棠回来了,如诗连忙开了门,只见门口站着一名丫鬟,手中拿着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报纸,李庆安一眼便认出来了,应该就是昨晚的报纸。

“三夫人,老爷,报纸刚刚才送来,送报人说,昨晚印好的报纸全部作废了,这是今天四更时才开印的,所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