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 > 分节阅读 275

分节阅读 275(2 / 2)

曼苏尔连忙向李庆安行礼谢道:“多谢李将军的招待,让我感受到了李将军的诚意。”

这时李庆安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道:“再过七天便是我正式成婚之日,我邀请殿下参加我的婚礼。”

曼苏尔大为惊讶,原来这个唐军主帅竟然还没有成婚,他欣然笑道:“好我一定来参加。”

李庆安又对鸿胪寺的官员交代了几句,便告辞了大食使者一行,向独孤府而去,他需要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分享封王的喜悦。

亲仁坊,安禄山的府邸内,安禄山的部将刘骆谷穿过院子,匆匆向书房跑去,书房内,安禄山正和他的另一个谋士高尚商量调动阿布思军队一事,从三年前的石堡城战役结束后,安禄山边开始谋算这支精锐的突厥人骑兵了,最初他是希望阿布思部自己提出迁徙幽州,为此他给阿布思开出了优厚的条件,给他占地十万亩的大牧场,他部落民众不须缴纳一文税赋,但最后还是被阿布思拒绝了,并明确告诉他,自己的部落绝不会去范阳,安禄山便猜到阿布看透了自己的企图,恰好此时他的族兄安思顺调任朔方节度使,安禄山大喜,立刻就此事向安思顺进行交涉,希望安思顺能促成阿布思部东迁范阳,不料安思顺却态度暧昧,嘴上虽答应,实际上却迟迟不见动作,在安禄山再三逼迫下,安思顺不得不找出一个借口,需要李隆基的同意,他才能放人。

现在李隆基已经答应,这就让安禄山喜出望外,安思顺再也没有理由拖住不放了,现在安思顺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阿布思的态度,不过这一点安禄山并不是很在意,只要李隆基旨意一出,他阿布思就必须遵从圣上的调动,而且这份旨意中书省已经草拟送进宫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恭喜大帅了,几年的心愿终于要如愿以偿。”

安禄山的南瓜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道:“本帅为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年,从来没有哪样物品让我如此执著,着实是这支骑兵的战斗力精锐无比,正好补我范阳军骑兵不足的弱点,与我的幽州铁骑相得益彰,而且阿布思部东迁,还能给我带来源源不断地战马,这也是个长远买卖,拿到这支骑兵,下一步我就该谋河东了。”

高尚是安禄山的两大谋士之一,一个严庄失踪多年,至今下落不明,他便成了安禄山的第一谋士,尽管安禄山帐下幕僚众多,可让安禄山信任,又足智多谋的,却只有高尚一人,高尚年约五十岁,长得颇为白胖,留一缕长须,一双细长眼闪烁着一种狡黠的目光。

他轻捋长须道:“不过为了万无一失,大帅应派人在半路拦截阿布思,以防止他逃逸。”

他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了部将刘骆谷的禀报声:“禀报大帅,已有消息”

“进来”

刘骆谷是安禄山安插在长安的眼线,每年安禄山大量拨款给刘骆谷,让他结交权贵,收买李隆基身边宦官,朝中但凡有风吹草动,刘骆谷便以最快的速度发鸽信前往范阳,刘骆谷走进房内,躬身道:“禀报大帅,宫中传来消息,圣上已经正式批准了大帅关于借阿布思部赴范阳协助作战的奏折,旨意刚刚下发兵部和朔方。”

“好好”

安禄山连声叫好,他得意地笑道:“这下,我就将美梦成真了,哈哈”

旁边的高尚却看出刘骆谷欲言又止,似乎还有话说,便问道:“还有什么消息吗”

刘骆谷叹口气道:“大帅请阿布思晚上来赴宴,他推病不肯来”

“退病哼早上看他还好好的,他会有什么病算了,我也不请他了。”

安禄山回头对高尚道:“适才先生说这个阿布思会逃,那他会往哪里逃”

“应该是逃进大漠,不过我听说过阿布思和回纥可汗关系恶劣,我们要防止他独立称汗,臣还是那个建议,把阿布思控制住,让他插翅难逃。”

“嗯”安禄山点了点头,缓缓道:“半路拦截有点晚了,我们在长安就得动手,宜早不宜迟,今天晚上便开始行动”

求月票

卷九东宫之争第二百九十章有失有得

第二百九十章有失有得

李庆安在下午时分返回了军营。李泌有要事找他,确切说,是李泌请求返回东宫,今天下午,李亨派来一名侍从给李泌送来了一封信,此刻,这封信就放在李庆安面前,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李豫新入东宫无人相助,李亨恳求李泌入东宫帮忙儿子。

他同时也给李庆安写了一封信,信中对李庆安表达了无尽的歉意,希望李庆安理解李豫身边无人的窘迫。

两封信此刻就并排放在一起,李泌则站在一旁,略略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李亨除了这两封信外,还命人带了口信给他,是去是留,先生可自处,绝不勉强。

其实是李泌动心了,是他想去东宫辅佐李豫,他自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以王佐自负,为帝王之师,是他从小的梦想,后来有幸辅佐李亨,怎奈李亨处处被限制,一言一行都被记录,李泌也就缺少了发挥才干的机会,李亨被废后,他得罪了杨国忠,不得已去安西投靠了李庆安。

现在李豫入主东宫,而且有处置国事之权,让李泌怎么能不动心,问天下事,这是他多少年来梦寐以求之事,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但李泌心中却十分内疚,这样一来,他就有背弃李庆安之嫌,李庆安在他最落魄时没有嫌弃他,收留他为幕僚,并委以他重用,这份恩情让他难以回报。

李庆安沉默良久,他忽然笑道:“这是好事啊先生怎么会有愧疚之情先生尽管去东宫,希望先生能成为我和储君之间的一座桥梁。”

李庆安的大度让李泌更加羞愧。他深深施一礼道:“使君对我有大恩,李泌尚未报答就这样离开,心中愧疚难当,请使君容我以后相报。”

李庆安点点头道:“皇太孙虽入主东宫,但他的前方依然杀机重重,危机四伏,他确实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我听说高力士也会辅佐于他,希望先生多劝皇长孙谨慎小心,把他的抱负留在登基之时,至于我这边,先生不用担心,我会不拘一格用人才,会有更多的文人来为我效力,上次先生推荐的外甥张志和,年少大才,不同凡响,我准备带他回安西。”

“我大唐人才辈出,胜李泌之人多矣,愿将军开招贤馆,广纳天下人才。以实现将军迁移汉民,置州县于岭西的大志。”

说到这,李泌叹了口气道:“我将走,愿为将军再献一策。”

李庆安没有拒绝,淡淡道:“先生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