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与高力士面面相视,二人仿佛听到了这世上最不可思议之事,李清的妻子竟然是崔翘的私生女,从巴蜀来到京城,天下竟有这等巧合之事李隆基甚至有一点怀疑,这是不是李清和崔翘商量好之策,可见崔翘哭得竟如此悲戚,便也知道这必然是真的。
“崔爱卿先站起来吧既然人没有死,归宿也不错,那这就是喜事,又何必再哭”
李隆基温和笑了笑:“难得你将十八年前的旧事也能坦白认错,这虽违反大唐律令,但朕饶你这一次,你失散多年的女儿,朕也准你认回,这种姻缘巧合之事,朕是不会做恶人的。”
“多谢陛下成全”道:“臣何尝不想认回自己的骨肉,臣的妻子今日也愿意认她做女儿,但李清却坚决不肯让她归宗,至今还瞒着她。”
“这是为何”是李清不愿让自己的妻子戴上私生女的帽子,而崔翘的目的是想让自己去说服李清。
李隆基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关系,崔夫人是李琳的妹妹,这样一来,李清的两个妻子竟然是姑表亲姐妹。
“呵呵这件事是爱卿的家事,朕不便插手,但朕以为,只要爱卿态度诚恳,向李清讲明厉害关系,他应该是能接受的。”
高力士见崔翘竟为这点鸡毛小事占用了皇上近半个时辰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中午了,皇上的正事还没有办上几件,便向崔翘猛施眼色,示意他赶紧退下。
崔翘顿时醒悟,向李隆基叩首道:“多谢陛下成全臣,臣也明白陛下的意思,此事一定会办妥当,绝不让陛下烦心。”
“你明白就好,去吧有结果就立即告诉朕。”
直到崔翘退下,李隆基才笑着摇摇头对高力士道:“天下还有这等巧合之事,朕也是第一次听闻,那你呢”
高力士急弯腰陪笑道:“老奴也是第一次听说,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
他停一下,又小心翼翼问道:“现在已经近午,皇上是先进膳还是继续接见大臣。”
李隆基笑意稍敛,看了看桌上的桃木牌子道:“下一个是安禄山吧命他立刻来见朕”
“是”
高力士低声应了,他快步走到门前,高声令道:“传陛下旨意,宣安禄山即刻觐见”
第二百三十一章安禄山的企图
禄山已在朝中活动多时,对他而言,最大的目标一是节度使,二则是在幽州暂不实施新盐法,但无论李林甫还是章仇兼琼对他的这两个意图都态度含糊。
依照唐制,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都在李隆基的手上,但宰相有提名权,一般而言,若不牵涉党争,按照正常的调转升迁流程宰相的提名大多会被批准。安禄山便是这样,他既非章仇党人也非宰相党人,若李林甫提出升迁建议,他或许就能拿到河东节度使,尤其是永王谋太子未成之际,他遥领安西大都护和河东节度使两职,显然就有些不合适宜。
而章仇党控制着盐政,只要它们找出任何一个稍微光面堂皇的理由,皆可在幽州暂缓实施盐法,可惜,李林甫和章仇兼琼皆不愿在此两事上让步。
现在唯有直接向皇上提出他的要求,李隆基的召见正是给了他一个这样的机会。
安禄山迈着两条肥短的小腿,小步快走进了李隆基的书房,又象个圆球似的俯倒在,“微臣安禄山叩见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是比较喜欢安禄山的,喜欢他浑身带有喜剧般的效果,每次召见安禄山都使他感到轻松愉快,这一点只有从李清和安禄山的身上才能得到。
他瞥了一眼上南瓜似的安禄山,只见他肚子都贴到上,十分滑稽,便忍不住呵呵笑道:“安胡儿,才几个月不见,好象又胖了一圈,难道是回去又娶了一房妾不成”
安禄山挺起身拍了拍肚子,无比虔诚道:“身上长胖一圈那是因为微臣对陛下的忠心又增加了几分的缘故”
李隆基指着安禄山哈哈大笑,“好你个安胡儿,自己胡吃海喝,倒把责任推到朕的头上来。”
安禄山趁机跪着双腿向前移了几步,从怀中掏出个青瓷瓶,高举两手奉献给李隆基,“这是一个高丽方士送给微臣秘丸,臣不敢享用,特进献给陛下。”
“这是什么密丸”李隆基却没有接。
“启禀陛下,具体名字臣也不知晓,但服此一丸药可御女十人不累”
“哦竟有如此好东西。”力士使了个眼色,高力士迟疑一下,才勉强接了过来,先打开瓶塞看了看,可眼角余光却狠狠瞪了安禄山一眼,这世上哪有御女十人不累的道理,无非是透支体力罢了。
李隆基从瓶中往手掌上倒出两粒,只见大小如豆,呈艳丽的朱红色,通体滚圆剔透,十分诱人,他忽然想起野史上的记载,不由笑道:“难道这就是野史中所记载,在汉武帝以后便失传的凝血胶不成”
“臣不知,但臣服过两粒,确实有此效果,只是高丽之物须得经御医先鉴定才行。”
李隆基点了点头,“胡儿此言有理,御医能验出配方,倒是一件美事。”他将瓷瓶收了,又笑着问安禄山道:“听说你欲求荣义郡主为儿媳,不知李范可曾答应。”
安禄山脸色变得肃然,他斩钉截铁道:“臣尚未向岐王殿下正式提出此事,臣以为,若不先得到皇上的恩准,此事绝不能提”
安禄山又砰砰磕了两个头,臣今天求见陛下其实是有私心,臣不敢有半点隐瞒。
李隆基盯着安禄山肥胖的脸,不露声色问道:“什么私心你说说看”
“幽州乃贫瘠苦寒之,又要防御奚及契丹,臣便采取修建土寨的方式,以数百军户为一寨,将他们的家人老小都迁到一处,为护家人安全,士兵们只能加倍提防、遇袭拼死抵抗,但这样也使军户家人的生活更加困苦,尤其是冬季,更有断粮的危险,所以臣每年都要从方收入中拨出很大一部份接济他们,而方收入便以售官盐和盐税为主,这次新盐法实施后,方收入锐减,臣再无力接济这些可怜的军户,臣的私心便是提请陛下暂缓在幽州实行新盐法。”
安禄山的直言却博得了李隆基的暗暗赞许,胡人不比汉人善于作伪,他们没有多少心机,皆是耿直坦率之人,只看那王忠嗣口口声声说废太子要动摇国体,一副为国为民、慷慨激昂的样子,但实际上呢难道他没有私心吗他从小与太子一起长大,说他心里只装着国家和社稷,这怎么可能
虽然赞许安禄山,但李
不想就此答应安禄山,毕竟他也知道新盐法推行不易入正轨,远没有稳定,一旦在某处开了口子,极可能会因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