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
看向李若琏说道:“李爱卿,你去找方正化,就说朕有赏赐,他自会知道该怎么做。”
李若琏听闻,赶忙放下手中茶杯,哆哆嗦嗦地领旨,而后颤颤巍巍地往殿外走去。
来到方正化身旁,守在殿外的方正化见李若琏这般模样,一脸疑惑地开口问道:“李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此刻李若琏笑得比哭还难看,开口说道:“方公公,皇上有旨,说有赏赐,让我来找您。”
方正化闻言,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一名小太监端来一个托盘,上面盖着红布。
看到托盘,李若琏紧张地吞了口唾沫,心中暗自哀叹,觉得自己今天怕是要命丧于此了。
不过想想能跟随江大人这一年多,办了那么多事,自己也算风光过了。
他刚想开口,只见方正化一把揭开红布,里面竟全是金元宝。
李若琏看着满满一托盘金元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即转头望向方正化。
方正化微微一笑,说道:“李大人,接着呀,这可是皇上赏赐的,难道你不想要?”
李若琏赶忙颤颤巍巍地接过金元宝。
随后,方正化安排方孝忠先送李若琏出宫。
…………
此时,御书房内朱由校一脸落寞地看向江宁,说道:“江兄,陪朕走一趟。”
江宁默默点了点头。
紧接着,朱由校迈步向殿外走去,方正化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为他披上披风。
朱由校转头对方正化说道:“方大伴,你跟着便好,朕信得过你。
至于其他人,都别让跟着了。”
方正化赶忙点头称是。
随后,朱由校领着江宁和方正化朝外走去。
一路上,三人皆沉默不语。
江宁心中有些疑惑,实在猜不透朱由校究竟要带自己去哪里。
然而,走着走着,竟来到了太庙。
江宁见状,眉头微皱。
就在此时,朱由校转头,吩咐身旁的方正化:“方大伴,你去让打扫太庙的小太监们都撤出去,朕要在太庙里和江兄待一会儿,到时你亲自守在门外。”
方正化赶忙领命而去。
不多时,一群正在打扫太庙的小太监便匆匆离开了。
朱由校这才领着江宁走进太庙,方正化随即轻轻关上殿门,守在门外。
朱由校转过头,目光望向江宁,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说道:“江兄,今日朕有些事要告诉你。
不过,你听完之后不要震惊,记在心里就行了。”
江宁闻言,神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心里明白,朱由校接下来要说的,必定是极为重大的事情。
朱由校缓缓来到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神像前,先是拿起三柱香,在烛火上点燃,而后小心翼翼地插入香炉之中。
做完这一切,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连着磕了三个头。
跟在身后的江宁,也赶忙跟着磕了三个头。
朱由校缓缓起身,目光久久凝视着朱元璋的画像,过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说道:“江兄你看,这位便是咱们大明朝的开国之君洪武爷啊。
想当年,洪武爷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下这大明万里江山,大明立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这份丰功伟绩,足可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了。”
江宁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并未言语。
随后,朱由校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转而面向朱元璋的神像,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与惋惜,说道:“太祖爷呀,您老人家一生英明神武,乾纲独断,奈何造化弄人。
懿文太子过早离世,您却并未从其他皇子中另立储君,反倒钟情于懿文太子一脉,传位于建文帝。
您这一念之差,真是糊涂呀!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那场动荡天下的靖难之役。”
…………
说完,朱由校转身,走到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神像前。
他又如之前一样,点燃三烛香,插入香炉,而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江宁同样跟着磕了三个响头。
站起身后,朱由校神情复杂地凝视着朱棣的神像,沉声开口道:“成祖爷,您老人家当真是了不起。
当年仅凭八百府兵起家,以寡击众,竟能接连击溃朝廷几十万大军,最终将建文帝从龙椅上拉了下来。
虽说这过程中涉及文武之争,但不可否认,您老人家是盖世英雄。
迁都北平。
修撰《永乐大典》,彰显文化昌盛。
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
五征蒙古,稳固边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