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157章 〔两万更求订阅〕

第157章 〔两万更求订阅〕(2 / 2)

李纲为人,刚正不阿,常常因为这样的性格得罪人,

在隋朝之时,杨素和苏威都很烦他,但是,因为李纲名气很大,深受皇上的敬重,他们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李承乾看在眼里,关心地说道:“老师,如果你身体不适的话。你可以请假休息,就不必到这里来了!”

李纲的一双眼睛看着李承乾,眼里尽是慈祥,道:“如今,大唐因为年年征战,国库空虚啊。

陛下支持咱们成立这个崇文馆很不容易呀。

你才思敏捷,写出了不少好书,畅销书,这些书拿到太子妃的超市里去卖,也能给咱们带来可观的利润,这些利润,一部分上交给朝廷,一部分用于发放这些人员的俸禄,还能有所结余。

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东宫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咱们趁现在能赚一点就是一点。

我在家里闲着干什么呢?

人老了,脑子不灵活了,老是待在家里,就成了一个无用的人,还不如我到这里来看看那些后生,防止他们懈怠。

他们多读一点书,将来就能成为国朝廷的栋梁;

他们多抄一些稿件,就能多卖一点钱,你说是不是呢?”

李承乾听到这里,心里十分感动。

李承乾发现李纲老师说的都是一些大实话,没有什么套话。

李承乾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位好的老师而感到欣慰。

但是呢,他也为李纲老师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李纲把手里的那一本《三国演义》高高地举起:“这本书写得很好啊,书里详细地描述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的现状,揭露了朝廷的黑暗,也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真实的生活,还有那些割据的诸侯互相征伐,无休无止,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你父皇曾经说过,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是太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你一定要深刻领会你父皇所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时时刻刻要把百姓放在心上。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李承乾再次施礼:“老师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承乾一定谨记在心上。”

“听说你马上要到焉耆去把他越王李泰替换回来,率兵攻打焉耆,可有此事?”

“回老师的话,确实如此。”

李纲一听,皱起了眉头,缓缓道:“焉耆王龙突骑支野心膨胀,夜郎自大,做事做得太过分了。

他不断地挑战咱们的底线,竟然让他的弟弟栗婆准率兵侵占了敦煌,并且屠了咱们一座城,此等行径太过野蛮、残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是任何一个唐人都不能容忍的。

因此,咱们唐军去讨伐焉耆是天经地义的,咱们是正义之师,名正言顺。

可惜的是,李泰太大意了,太低估了自己的对手。

不要以为蛮夷之人只会打打杀杀,他们对于咱们的文化也很感兴趣,那个党项的拓跋赤辞不就是很喜欢读《韩非子》吗?

他们从咱们的历史和书籍之中得到了智慧,他们的谋略也很厉害。

如果你到了那里,你打算如何讨伐焉耆呢?”

李承乾认为李纲老师说得很好,施礼:“请老师示下,这本《三国演义》写得很好,其中有一段,说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七擒七纵,最终,孟获臣服于蜀国,从此南方再无战事。

你要从中吸取教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要善于分散瓦解他们的联盟,先把焉耆给孤立起来,然后再揍他!

充分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积极拉拢和收买那些亲附咱们大唐的人,比如说,颉鼻叶护,他一直主张和大唐友好相处。

听说,他为了救你,还杀了突骑支手下的一名侍卫!

不惜和突骑支闹翻,由此可见,这个人还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如果能把他以及他身边的那些人给争取过来的话,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知道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一味的杀戮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老师所言极是。”

“另外,我向你提两点建议。”

“老师请说。”

“第一,焉耆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在长安的西边,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处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之上,

焉耆所生产的葡萄酒十分畅销,在咱们高压的态势下,可以和他们谈合作。

比如就葡萄酒的开发、推广和发展的问题,如果能够谈得拢的话,将可以给焉耆和大唐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叫合作共赢。”

李承乾一听,心想李纲老师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并不糊涂,思想挺开明啊,他也知道合作共赢。

只听李刚继续说道:“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咱们有丝绸之路,他们有产品——葡萄酒,我们双方合作,是不是大家都能赚钱,他们的葡萄酒若是没有我们的丝绸之路,他们能卖得出去吗?”

“老师言之有理。”

“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支柱性的产业就行了,那个国家的百姓都能够生活得很好。

比如,当初的匈奴就是游牧民族嘛,他们不就是贩卖牛、羊、马吗?

咱们中原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农耕民族,咱们就种田,比如水稻、小麦等。

如今,通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咱们又从那边引进了很多经济作物,比如,核桃、苜蓿、黄瓜、石榴等等。

这些也能给咱们大唐带来可观的效益。”

“嗯,老师所言极是!”

李纲虽然上了年纪,却很健谈,只听他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如果说突骑支真的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愿意投降大唐的话,听说他看上了一位姑娘,是高昌的公主麹智丽,老师认为可以玉成此事。

如果突骑支真的娶了麹智丽,他就心满意足了,从今以后他就不再惹是生非,那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

对于李纲老师的这种看法,李承乾不敢苟同,那倒不是因为麹智丽对自己有意思,而是他反对拿麹智丽的终身幸福来换得暂时的安宁。

再说了,高昌和焉耆如果联了姻,对于大唐来说,也并非什么好事儿。

纵观历史,和亲政策永远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发展壮大起来。

比如,西汉开国时期,刘邦就采纳了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

刘邦一开始真的打算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后来,吕后坚决反对,这事才作罢。

在刘邦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实行着和亲政策。

但是,最终,汉武帝继位以后,有了自己的实力,汉武帝决定发动马邑之围,打算将匈奴一网打尽,从那以后,两国才终止了和亲的政策。

汉武帝一生都在和匈奴作战,最终把匈奴给打服了。

所以说,李承乾不赞成这种和亲政策,何况突骑支和麹智丽的年龄悬殊也太多了。

李纲手捻须髯,又说:“《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上面有很多的奇计以及治国理念,有些你可以参考,比如说,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

曹操的三十万青州军采用屯田政策,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

战时,军队可以打仗,闲时,便务农,这样就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

想要打败焉耆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咱们和焉耆这一战,有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因此,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焉耆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如果全指望长安向那里运送粮草的话,那不是太难了吗?

听说李泰军中的粮草快要吃完了,军中无粮,军心必定不稳,随时都有可能激起兵变啊。”

对于李纲提出的这一点建议,李承乾表示认可。

确实两国距离太远,运送粮草极其不便,这也是焉耆为什么如此嚣张的原因之一。

焉耆认为唐军的粮草补给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无法远距离作战。

如果唐军真的来了,他们只要深沟高垒,坚守不战,时间一长,唐军粮草吃完了,自然就要退军,到那时,他们再趁机掩杀,唐军是必败不可。

李承乾亲自为李纲倒了一杯热茶。

李纲说得口干舌燥,接过茶杯,呷了两口:“老师这一生教导过三位太子,那便是隋文帝的长子杨勇,太上皇的长子李建成,还有你。

目前来说,你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

杨勇做事太过张扬了,如果说他能顺利地当上皇帝的话,应该是一个守成之君。

他不会像杨广那样折腾。

他性情率真,不懂权术。

他的母后独孤皇后是一个特别善妒的人。

最不能容忍的是皇子纳妃纳妾,主次不分,杨勇有一个太子妃元氏,杨勇却不怎么喜欢她,他宠幸云昭训,把元氏冷落在一边,最后,元氏被活活地气死,

这让独孤皇后非常恼火,独孤皇后和隋文帝都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俭,

可是杨勇喜欢声色犬马,把东宫装扮得奢华无度,经常让那些歌姬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没完没散。

咱们再反观杨广,其实,杨广的本性也是一个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的好色之徒。

但是,他很善于掩饰自己。

那时的他身为晋王,他把晋王府里的妃嫔都打发了出去,只留下了萧皇后。

而且,宫中所用之物都十分简朴。

就连所盖的被褥都是棉的,不准用丝绸做,

这给独孤皇后造成了一种假象。

独孤皇后认为杨广和萧皇后两个人的感情特别好,认为杨广一生只爱萧皇后一个人,而且,非常节俭。

杨广善于笼络朝中的那些大臣,比如杨素、杨约兄弟,张衡等。

杨素和隋文帝的私交非常好,杨素在隋文帝的面前说一不二。

他总是在隋文帝的面前说杨广的好话,说杨勇的坏话,时间久了,隋文帝就听进去了。

隋文帝也认为杨勇是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

而杨广不但书法好,而且诗词做得也不错,立意高远,大气磅礴,非常有才情。

最终,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商量,独孤皇后竟然也赞成废掉杨勇,

于是,隋文帝下定决心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其实,在杨勇被废期间,他仍然有机会翻身的。

当时,他被软禁在东宫,他时常爬到一棵树上。

其实,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隋文帝打招呼,希望能引起他父皇的重视,但是,他的这种乖张的行为却被隋文帝认为他行为怪异,像是疯了似的。

从那以后,杨勇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杨广做了太子之后,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先是杀了杨勇,又毒死了病重的杨坚,并且夺了杨坚的宠妃,当了皇帝。

杨广的狠毒和无耻令人发指,弑父杀兄一事,自古以来还是很少有的,

除了赵惠文王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以及冒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外,总体来说,还是很少发生的。

但是,杨广就这么干了。

再说太子李建成,这让老师从何说起呢?

当时,你皇爷爷率兵打进了长安。

但是,你皇爷爷对老师我特别的礼遇。

他授我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可是,李建成喜欢亲近小人和无赖,不喜欢读书,与朝廷渐渐有了隔阂。

我经常劝他,他却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我向你皇爷爷辞去职务。

你皇爷爷生气地说道:‘你能做潘仁的长史,就不能做太子詹事吗?’

我说:‘何潘仁,他是个贼帅,志在残杀,可是,他每次要杀戮的时候,只要我劝劝他,都能听得进去,并停止杀戮,所以,我问心无愧。

可是,太子刚愎自用,我常常规劝他,他都听不进我的忠言,我在这个职位上却不能尽到责任,因此,我要辞职。’

你皇爷爷向我赔礼道歉,

他说:‘我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从始至终教导太子。’

第二年,我因身体不好,便辞去了尚书职务,但是,你皇爷爷仍然挽留我,让我做太子少保,教导李建成,

他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我屡屡劝阻,他都不听。

后来,他竟然把你皇爷爷的宠妃给弄到了手,

哪里有做儿子的和父亲争夺女人的呢?

这简直猪狗不如啊。

他自知自己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比不了你父皇,他怕你父皇夺去他的太子之位,便在暗中和李元吉联起手来要多次暗害你父皇。

可是,他哪里知道齐王李元吉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呢,

李元吉是在利用他的势力对付你父皇,等把你父皇斗倒了之后,就要拿他开刀了。

所以说,他识人不明。

你父皇宽宏大度,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不忍心对他下手。

可是,那一次,说是突厥来犯,他们使用阴谋诡计,征调了你父皇手下的几员大将,

并且,打算在你父皇去给他们饯行的时候,将你父皇杀死,幸亏你父皇事先得知了消息,才免于此难。”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神情变得凝重了起来。

李纲也是口渴了,端起茶杯,一口气喝干了:“自古以来,兄弟相残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你父皇在遭受了多次的迫害之后,最终,在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手下几员战将的劝说下,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行反抗。

玄武门之变的结果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杨勇和李建成两位太子的经历和结局,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不该做的事,不能做。

杨勇应该善待自己的太子妃元氏,把那些多余的妃嫔打发了出去,应该多读点书,少一点声色犬马,

那时,隋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那样节俭,作为太子,更应该带头勤俭节约才对啊。

李建成应该和你父皇多多的亲近,兄弟之间怎么可以刀剑相向呢?

另外,他怎么可以抢你皇爷爷的女人呢?

天下的女人多的是,李建成身为太子,东宫之中的女人还能少吗?

所以,做人要恪守礼仪,控制自己的欲望。

那李元吉暗藏祸心,李建成却认为他是好人。

你父皇对李建成百般容忍,他却步步紧逼。

要知道兔子逼急了,还咬人。

所以,李建成是自取其祸。

他应该多多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提升自己在朝中和军中的威望,而不是想着算计你父皇。

如今,老师也听说你和李泰之间明争暗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只有你们自己清楚!

但是,作为老师,我希望你们兄弟以和为贵,毕竟你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呀。

兄弟不和,外人欺!”

李承乾听了李纲的教诲,心里久久地不能平静。

他恭敬地说道:“老师请放心!

我一定会把你所说的话谨记于心,和李泰,李治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