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他身体不太好,需要休息,
那天晚上,红拂女也表态了,你也在场,你也听到了,虽然李靖不在现场,但是,红拂女的意思就可以代表李靖的意思,李靖身为大将,身体欠佳,上了年纪,不愿意出战,朕怎么能勉强他呢?
其二,再说了,李靖是朕的一张王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朕不能轻易把这张王牌给打出去。
你读过史书也应该知道,长平之战前期,白起并没有上战场,到后来,秦昭襄王偷偷地把白起替换了上去,并且封锁了消息,如果有人敢泄露白起到了前线的,立斩不赦。
那么,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为什么一开始不把白起派上去呢?
这就是秦昭襄王的杀手锏!
目前,朕认为还没到那一步。”
“父皇说得有理。”
“回头,朕再问问李靖,他要推荐谁做你的副手,毕竟你也太年轻了,让你一个人前去,朕如何能放心得下?”
李承乾一看,父皇,已经做出了决定,此时再要推辞的话,就显得有点不太适宜了。
“父皇,儿臣领旨,不过,儿臣有一个请求,或者说是条件!”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皱了皱眉头:“你可真会找机会伸手,说吧,什么事儿?”
徐惠在旁边看了,心里也是一阵暗笑,心想李承乾可真够聪明的,适时地提出要求,这个时候,正是提要求的最佳时机。
李承乾施礼道:“上一次,儿臣率兵去讨伐吐谷浑,由于当时军情紧急,所以,儿臣征调了蜀王李恪的军队。
后来,朝中有大臣在父皇的面前弹劾儿臣,说儿臣私自调用地方的军队,不合朝廷的规矩。
其实,儿臣也不想这么做,只是因为前方军情瞬息万变,儿臣也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所以,有时急需要调动人马,如果儿臣从前线派人回来请旨,再由朝廷下旨调动地方军队的话,来回耽搁时间太久,那么,战机稍纵即逝。
为了能够更有效率地调动地方上的军队,所以,儿臣请求父皇允许儿臣可以调动各路兵马。
李世民一听,心想应该说李承乾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立即给予答复。
李承乾接着说:“三国时期,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曾经驻守在雍州、凉州,但是,那里原有的兵马很少。
恰巧诸葛亮率兵来犯,司马懿手下众将认为诸葛亮不会来攻打雍凉,
司马懿却认为诸葛亮非来攻打雍凉不可,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以,司马懿决定就地募兵。
募兵一事,在当时来说,必须要经过朝廷同意才行。
但是,要是那样的话,司马懿得派人返回洛阳请旨,洛阳那边商量也要耽误时间,然后,再派人回来颁布诏令。
这样一来,时间就耽搁了,所以,司马懿就决定先斩后奏,当即募了很多兵!
不久,蜀军真的来了,因为司马懿事先有了防范,所以,蜀军才没有占到便宜!
如果司马懿按部就班的话,那岂不是丢失了雍凉?”
李世民听李承乾提到了司马懿,心里“咯噔”了一下。
因为谁都知道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最终背叛了大魏,他们父子二人成了西晋的实际奠基者。
难道说李承乾将来也会背叛大唐吗?
李世民的脸色不由得变得阴沉了起来。
徐惠在旁边听了,赶紧以目示意,让李承乾不要再说了。
李承乾并没有想那么多!
他只是觉得调集军队也好,募兵也好,来回请旨,耽误时间。
李世民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是问李承乾:“那个称心离开长安了吗?”
李承乾也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父皇对称心如此在意。
他如实地回答道:“回父皇的话,称心当天晚上就已离开了长安!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以后得和他保持距离。
他一乐童和你的身份差距太大,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他在一起久了,你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他的影响。
你要经常和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在一起才好,比如说,孔颖达、陆德明、魏征等。”
虽然李承乾听了,心里有点儿不太痛快,但是,他也不好当面顶撞他的父皇。
于是说道:“儿臣记下了。”
“还有你淮南挖煤一事怎么处理了?”
“儿臣打算让杜正伦和苏瑰去负责此事,让他们俩带着一些工匠去找皇叔李元礼,和他们一起开挖淮南煤矿。”
李世民微微颔首:“那也行吧,这件事就按你说的去做。
关于调集地方上的军队一事,朕许可了,但是,朕也有两个附加条件:
其一,必须经过你的副将同意才行!
其二,你征调军队的范围是长安以西。”
李世民在地图上比画着,道:“这一块的军队,你随便调用,长安以东的军队,你一兵一卒也不可调用。
因为长安以东,距离焉耆太远了,征调起来也需要很长时间,就没那个必要了。”
这样就等于大大地削弱了李承乾的权力。
在这里,李世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其实,他心里也有一点儿不托底,因为他明白军权一旦赋予他人,再想收回来是很难的。
即使是父子,也不行。
当初,杨广讨伐南陈时,领着五十二万大军前去,杨广为行军总管。
隋文帝杨坚不放心,派高颎和他一起前往,高颎为实际上的掌权者。
杨坚都不敢把军权交给杨广。
在秦朝时,大将王翦率兵出征有个习惯,他要求兵员的数量越多越好。
当初,秦始皇让他率领二十万的军队去讨伐楚国,他拒绝了。
然后,秦始皇改派李信去征讨楚国,结果,大败而归。
秦始皇没办法,又亲自到王翦的家中去请王翦。
王翦提出要求说,要我出征可以,但是,你得给我六十万的军队。
要知道六十万人马对于秦国来说,几乎是全部的军队了。
如果王翦有异心的话,那么,秦始皇就完了。
虽然说王翦忠心耿耿,但是,秦始皇也很不放心,不过,王翦很聪明,他经常派人回来催问秦始皇,有没有把他的田宅安排好。
这样一来,秦始皇放心多了,因为他明白一个贪图钱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野心的。
此时,李承乾突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李世民若不答应的话,从李承乾的角度来说,很担心会像上次一样。
房玄龄不就是参了他一本吗?
李承乾被罚到人头山上去面壁。
可是,一旦答应了李承乾的要求,他就可以想怎么干都行了。
万一,他和自己对着干又怎么办呢?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如此,李世民也有点担心啊。
这又让李世民想起当初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之间发生火拼的事情。
刘据是皇长子,也是太子,但是,因为他们父子政见不合,汉武帝越来越觉得刘据不像自己,并逐渐冷落了他。
到了汉武帝晚年,父子俩很难见上一面。
江充和刘据有隙。
江充担心刘据将来做了皇帝之后,要收拾他。
于是,暗中陷害太子。
他命人事先在太子的东宫之中埋下了桐木人,然后,又派人去搜查。
那自然能搜查出来桐木人了,巫蛊乃死罪。
刘据无法自明,一怒之下,便杀死了江充。
小黄门苏文等人便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刘据造反了。
汉武帝又派人前去打听,可是派去的人心想江充那么大的官,刘据说杀就杀了。
如果刘据再把自己杀了,又怎么办呢?
他吓得竟然不敢前往面见刘据,走到半道上就返回来了,谎称太子已谋反。
这么一来,汉武帝便真的认为刘据要造反了。
于是,汉武帝派遣丞相率领军队前去围剿刘据。
刘据并不想造反,可是,在那种情况下,他也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最后,刘据在他的老师石德的建议下,集结了一些家丁和奴仆进行反抗。
最终,汉武帝这边取得了胜利。
究其根本原因是刘据的手里没有军队,只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家丁以及奴仆等。
如果说刘据手里握有兵权的话,那么,鹿死谁手,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
如今,李世民心想如果把兵权赋予李承乾的话,倘若李承乾有异心怎么办呢?
皇权面前无父子呀。
想当初,自己不就是逼着父皇李渊退位了吗?
李世民担心历史会重演,所以,李世民才说,如果李承乾要调集军队的话,必须经过他的副将同意,并且限定了他征调军队的范围,这样一来,便大大制约了李承乾的权力。
李承乾何等聪明,他一听,便明白了他父皇的意思。
但是,他只是想打败焉耆,并没有别的意思。
于是,李成琴朗声说道:“谢父皇!”
东宫。
李承乾回来之后,心里就像堵了一个大疙瘩。
因为从今天晚上他父皇对他所说的话中,他已经感觉到父皇既想用他,对他又不是十分信任。
这让他非常伤心,难道说父子之间都不能相互信任了吗?
他坐在文案后边那百变轮椅上,黯然神伤。
就在这时,苏婉从外面走了进来。
苏婉身着一袭素裙,前凸后翘,满头珠翠,一双眼睛清澈有神。
她双臂抱于胸前,低头看向李承乾,不像往日那样神采奕奕,不由地问道:“殿下,你这是怎么了?
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没有,只是心里堵得慌。”李承乾神情暗淡。
“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李承乾便把去面见他付款的事对苏婉讲述了一遍。
苏婉听了之后,叹息了一声:“现在你心里可能还有点儿接受不了,等你习惯了,就好了。
人们常说,皇家无亲。
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你和你父皇的关系很特别,你们是父子,也是君臣。
你和你父皇之间的关系,与刘据和汉武帝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你和刘据都是皇长子,也都是太子,但是,最终不管是因为误会也好,其他的什么原因也好,刘据和汉武帝双方竟然火拼了起来,双方共投入了数万的兵力,也死伤了数万人。
整个长安城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
这让你父皇心里怎么能不有所防范呢?
天下兵马大权一旦交到你的手上,倘若你不听他的,和他对着干,到那时,他岂不是被动?”
李承乾的一双眼睛,看着东宫的屋顶:“孤只想尽可能地打败焉耆,并没有别的想法。”
“我完全相信你,可是我相信你又有什么用呢?你父皇会不会相信你?
你父皇可能会认为你借着攻打焉耆的机会拓展自己的实力。
等你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像他当年一样,既是秦王,又是尚书令、兵马大元帅等,集各种官职于一身,实际上,他已经架空了你皇爷爷。
所以,后来,你皇爷爷主动把皇位禅让给了他。
其实,你皇爷爷心里也不想那么做,可是,他不想那么做也不行啊。
那时,你父皇手上的权力太大了,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皇爷爷,是否把皇位交出去,已经由不得你皇爷爷了。
你父皇没杀你皇爷爷就已经不错了。
在历史上,为了皇权父子相残的,难道没有吗?
冒顿不就杀了他的父亲头曼单于,自己做单于了吗?”
李承乾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冒顿是匈奴人,不识礼仪,他和汉人怎么能一样呢?”
“匈奴人?你父皇的身上不也流着鲜卑人的血吗?
包括你在内,身上也流着鲜卑人的血。”
李承乾这才想起自己的祖母窦氏是鲜卑人。
李承乾想想也是,自己的自己也算半个鲜卑人。
“所以,你不要怪你父皇,他这样想是正常的。”
经过苏婉的一番劝说,李承乾心里亮堂多了。
紧接着苏婉又把她去面见红拂女和虬髯客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然后,苏婉又把他们签下的那份协议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看了之后,惊叹不已。
他站起身来,来回踱着步子,感叹地说道:“看来,这世上的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难道说,红拂女和虬髯客之间,真的有那么一层关系吗?”
“你呀,真是太傻了,难道你没看出来虬天娇和虬髯客,红拂女长得特别像吗?”
“这么一说,李靖岂不是冤死了?”李承乾替李靖感到心中不平。
他心想一代名将也没有逃脱这样的悲剧。
“哎呀,这种事情看得多了,就习以为常了。
刘邦多牛呀,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女人吕雉和审食其不也不清不楚吗?
何况李靖只是一个将军。
他都六十来岁了,红拂女还那么年轻,他不是已经占了便宜了吗?”
李承乾听了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也叫占便宜?
不过,他心想如果说扶余国的军队能够完全听从自己的调动,那么,自己的实力将会大增!
可是,他又觉得这件事不太靠谱。
“仅凭着这一份协议,虬髯客就能听自己的摆布吗?
指望别人终究还是靠不住呀,打铁还得自身硬。”
苏婉用手轻抚了一下自己的鬓发,一双美眸看向了李承乾,眼神之中流露出崇拜之色,笑道:“你这样想就对了,但是,真正的英雄都是靠自己,靠别人,人跑了,靠山,山倒了。
不过,咱们有了这份协议,能缓和一下局势就好。
虬髯客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红拂女就是他的软肋。
咱们只要拿捏住红拂女,叫他干啥就干啥。
虬髯客现在对你父皇成见很深,他总是说你父皇已经变了,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
随着他实力的增长,他对你父皇也不像当初那么尊敬了,他就想和你父皇较量一下,看看他们俩到底谁高谁低?”
李承乾把那份协议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苦笑了一声:“他们现在都一把年纪了,还在较这个劲儿,有意思吗?”
“我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虬髯客心里不是这么想的。
他认为大唐的江山是他让给你父皇的。
如果他当初没有离开中原,到扶余国去的话,说不定,他就已经是大唐的皇帝了。”
“他想坐上皇帝的宝座,恐怕没那么容易,别的不说,就凭当初的那几个割据的诸侯势力,哪一个是好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