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低头看向木牌,长5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正面,刻着一个‘东’字,只刻了一半,背面,画有一条鲤鱼,但也只画了一半。
不用细想,就知道...两个木牌拼在一起时,才能凑出完整的‘东’字和鲤鱼图案。
沈青背上小号背篓,其实,它也不小,长50厘米,底宽25厘米,顶宽40厘米,只是与大背篓相比,显小一些罢了。
“来,把背篓给我。”沈青从亲妹手里接过背篓,并将其背在了背上,“小花,你想从下往上逛,还是从上往下逛?”
沈小花思索片刻,“哥,从上往下逛吧。”
在她看来,逛一楼时,会买很多东西,她不愿亲哥背着重重的背篓,去逛二层和三层。
“成。”说完,沈青领着沈小花,踩着楼梯,来到了三楼。
地上,铺有白瓷砖,顶上,贴有石膏板,一盏盏瓦数超大的白炽灯,将洗衣机、电视机、风扇、录音机等物件,照得闪闪发亮。
每一家店铺,占地20-40平方米,销售员有男有女,皆穿着宽松版的西服。
沈小花像个好奇宝宝,两眼不停地打量一件件商品,只是看看,并未走进店内仔细观察。
“哥,看,照相机。”
沈青顺着亲妹手指方向望去,看见一家专卖照相机的店铺。
铺面不大,占地16平方米,正前方是玻璃柜台,靠墙摆有陈架,上面摆有形状各异的照相机。
沈青拉着沈小花走上前,在玻璃柜台的西北角,发现乔宇同款相机。
穿西服的小年轻,笑着招呼道:“这是海鸥牌经典双镜头照相机,原价780,近期有新年优惠活动,仅需680。”
嘶---
沈小花倒抽一口冷气,680,逮多少个知了猴,才能赚到680块啊。
沈青:“能上手试一试吗?”
店员:“能啊,里面没放胶卷,按不成快门,但能透过顶端屏幕,看得出它的成像效果怎么样。”
店员拿出相机,往对面一递,割大豆那日,乔宇骑摩托来水洼地时,曾详细地讲述过海鸥牌相机的用法,时隔几个月,那些调节光线、对焦的技法,沈青早已记不清了,但每个按键是什么和拍照基本操作,他还是记得的。
沈青接过相机,拨动几下按键,再打开顶部的盖子,瞬间,小小的屏幕上,显示出镜头正照着的景物---玻璃柜台。
“哇~”沈小花探过头来,看见屏幕里的景象后,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好神奇,镜头在正面,屏幕在顶部,它俩不在一个平面上,屏幕竟然能显示出镜头照到的景象,还倍清晰。”
沈青指了指右下角的按钮,“这是‘快门’,装上胶卷,按动快门,屏幕里的景象,便会拓印到胶卷上,在暗房操作一番,景象又会挪到相片上了。喜欢...那我就把它买下来。”
“不买。”沈小花摇了摇头,“哥,跟文老师学了画画后,我发现...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比拓印到相片纸上,更有趣,还有一股成就感。买相机,不如多买一些画本和彩笔。”
沈青回忆一番,小花的确不再追着问...乔宇啥时候来安宁村了。
“那行,待会儿逛二楼时,多买点话本和彩笔。”
沈青将相机递了回去,店员接过,将其放进柜台内,并笑着目送二人走远。
买卖达不成,是常有的事,服务态度好点,说不定人家下回来逛商场,愿意花钱买了呢。
相机铺内,店员拿着干净的棉帕,擦拭着柜台。
另一边,兄妹俩慢悠悠逛各家店铺,沈小花不再站过道内看商品,而是走进店里,近距离观察。
沈青发现三楼的一些商品,如手表、皮带、不需要定额票据,也能购买,价格嘛...自然要比市面上贵一点。
在三楼逛了一圈后,兄妹俩来到二楼,这儿布局和一楼相似,整齐的摊位、木竹排式的隔墙、铁质陈架。
沈青走向紧临楼梯口的鞋摊,向店员问道:“你好,请问上哪能买到画本和彩笔?”
店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圆脸、圆眼、圆鼻子,甚至唇形,都有点‘圆’,妥妥的幼太系长相。
“画本和彩笔...文具店应该有卖的,你沿着楼梯口正对着的南北向过道走到头,左手边(西边)那家店铺,便是个文具店了。”
“好,谢谢昂。”
“甭客气,以后需要鞋子,可以来我家鞋摊逛逛。”
说完,店员继续整理鞋子,兄妹俩则走至过道的尽头,来到文具店前。
店铺,占地面积不大,东西却挺多。
中间,摆了一张长条桌,桌下,是柜子,桌上,摆满了本子,两侧立有木质陈架,上面摆着笔、橡皮、小刀、毽子、文具盒等物件,柜台,摆在了门口处。
“小伙,需要点啥?”
开腔者是个留着三七分发型的青年,剑眉星目,白毛衣、牛仔外套、牛仔裤、白色运动鞋,凑近柜台,还能闻到摩丝的香味。
打扮如此时髦的人,会愿意整天死守着文具店?
青年似乎看出沈青在疑惑什么,灿烂一笑,“这店...是我姐和姐夫开的,除此之外,她俩还包了一个樱桃园。果园有点事,她俩过去处理了,然后,把我喊过来看店,我本来和几个朋友约好去歌舞厅玩的,但...跳舞哪有亲姐重要。”
“有画本和彩笔吗?”
“画本有,彩笔...我得找一找。”青年走向长条桌,快速拿起一长方形的本子,“喏,画本。”
沈小花接过翻看,发现...这个画本,上一页是白纸,下一页画有图案,‘白纸’和‘图案’交错出现,而且,两页纸合在一起时,透过白纸,也能看清图案。
“它...适合临摹,也就是比着图案,在白纸上画出线条,再涂上色彩,很难锻炼画技的。有满页都是白纸的画本吗?”
“有的。”青年随手拿起一个本子,“喏,里头全是白纸,但...纸有点厚。”
沈小花接过翻看,白纸和课本的书页一样厚,纸页光滑,将其放在第一个画本的图案上面,从上往下看,看不见一丁点图案的影子。
“一本有多少张白纸呐?”
“这个---”青年尴尬一笑,“这个我还真不清楚,我数数看。”
青年又拿起一个画本,翻动白纸,快速数了三遍,“60张,小姑娘,你要几本?”
“拿...10本吧。”好不容易来一趟玉城,自然要多卖几本,校门口小卖部卖的画本,质量可不如这个。
“行~”青年寻一长方体样式的红色塑料筐,往里装了10个话本,“田字格、方格本、数学本、作文本需要不?按沓卖,一沓10本。”
田字格,一、二年级学生写字用的,沈小花现在用方格本,二者区别在于,一个满页都是‘田’字,一个满页都是‘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