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黄蓉和李莫愁的询问,苏钧颇为心虚,好在出来时已想好应对之法,便将昨夜与知渡嫣若所谈之事告知了她们。
得知知渡嫣若竟如此慷慨,给了五千兵马,还为苏钧划定一处作为封地据点,黄蓉和李莫愁二人皆欣喜异常,也未对苏钧此时才归来产生怀疑。
不过,冷静下来后,黄蓉察觉到了异样,按理说,知渡嫣若不应这般大方,既给人又给地,这绝非单纯的合作关系所能出现的情形。
思索片刻后,黄蓉决定待有机会,探查一下苏钧和知渡嫣若的关系。
其实以她女人的直觉,已有了些许猜测,只是未经确认,尚不敢妄下断论。
苏钧见黄蓉和李莫愁二人并未生疑,松了口气,也恢复了沉稳,开始着手处理相关事宜。
既然知渡嫣若说了给他五千士兵,自然需要接手,另外有关封地的诸多事务也需安排妥当。
接连两三天,苏钧都忙于此事,因而无暇与李莫愁、黄蓉、花妙儿她们亲昵,引得李莫愁和花妙儿有些‘埋怨’,同时也对他感到心疼。
只是,她们也都以支持为主,并非真的心存不满。
花妙儿知晓苏钧即将离开苗疆,万分不舍,向知渡嫣若请示后,这两三天都伴随在苏钧身旁。
但分别终有时,这日晌午,苏钧正式向知渡嫣若请示‘就藩’。
上苗城外,知渡嫣若亲自送行,同时还有众多苗疆百姓。
虽说苏钧是汉人,但这些百姓皆感恩苏钧为他们守住了上苗城。
望着众多百姓发自内心地送行,知渡嫣若看着苏钧感慨道:
“钧王,孤自出生至今,还是首次见到百姓自发送人,更别说相送之人还是汉人。”
苏钧看了看这些百姓,又看向知渡嫣若说道:
“多谢陛下为我营造声势,我知道,苗疆百姓更为信服的还是陛下你。”
他深知自己在苗疆并无多少威望,如此众多的百姓‘特意’来送行,多半是知渡嫣若刻意安排的。
他也猜到了知渡嫣若的心思,无非是为他造势,给他足够的势头。
知渡嫣若听后,却微微摇头,笑道:
“你还不知,此次你率军击败苍琅一万大军,还斩杀了苍琅主将伯颜悍之事,已然传开了吧?”
“如今别说苗疆众人对你钦佩有加,就连其他地方的人也纷纷对你称赞有加,尤其是武廷百姓,得知你这个汉人率军破敌,大获全胜,有人直呼你乃忠武公转世,还称武廷有救了。”
听了这话,苏钧颇感意外,近几日他都忙于接手军队和封地之事,对其他事宜未曾关注。
转念一想,他又有所猜测,深深看了知渡嫣若一眼,再次道谢,而后说道:
“陛下,时辰不早了,我这便出发了。”
知渡嫣若微微摆手:“去吧,无论何时,孤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也要坚信,你身后有强大的苗疆作为坚实后盾!”
这番话分量极重,且情意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