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这片山水灵秀之地,曾经是摩尼教传入中土经营了四百多年的大本营,香堂林立,烟火鼎盛。然而,七年前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军以屠城相报,血洗新安江。赵佶一怒之下将睦州改名严州,意在「严厉管制」,此后更驻军严防明教死灰复燃。然而,山河无言,百姓的信仰与记忆却未曾被铁蹄磨灭。
睦州城内,教众暗藏,外有北地难民与流离失所的百姓,内有分散隐伏的明教死士。近年来,石生带领明教余部在群山中化整为零,秘密修养生息。那些逃亡的北地难民,许多曾在金兵南侵时得过明教北海商行的接济,对明教无恶感,甚至心怀感激。
永乐九年六月十五的乌龙岭大寨,夜风透过山间吹拂帐中,带来一丝紧张的凉意。光明左使石生一身明黄色战袍,站在军议堂的中间,目光如炬,面前的将领们无一不是肃然以待。他们多数是方腊起义时的旧部,经历了方腊的失败、帮源洞的血战,隐忍潜伏七载,如今终于迎来一雪前耻的时刻。
石生放下手中的方梦华圣火令密函,沉声开口:「诸位,时候到了!圣姑教主发来指令,江南各地义军已经行动,我等也该揭竿而起,让那些金兵和宋廷的奸佞狗官明白,我明教的刀剑还未断,我们的怒火未曾熄灭!」
大堂内众人群情激昂,年过四十的陈箍桶握紧拳头,眼中泛着泪光:「七年了!我们这些老兄弟东躲西藏、隐忍屈辱,终于等到这一天!当年帮源洞血流成河,死去的弟兄们地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石生微微颔首,将目光扫过众将:「今日我们不是为个人报仇,而是为了还江南百姓一个公道!方教主曾说,这片土地,百姓过得好不好,比我们自己活得痛快更重要!所以,这次行动必须迅速、准确,少伤百姓,不可任意劫掠,不能再让江南的百姓受更多苦难!」
他顿了一下,冷峻的目光落在每一位将领身上,接着沈声下令:「按照预定计划,各军分头行动,务必要速战速决!方成英,睦州是重中之重,那里的山势最险,攻取后可稳固我们的后方,这一仗你亲自带队,务必一击而中。」
方成英起身抱拳,声如洪钟:「是!教主从帮源洞撤离时,把一批兄弟交给我,这些年他们隐藏在睦州四处,不仅熟悉地形,更恨不得生吞宋狗,我保证拿下睦州!」
石生转向倪从庆,语气稍稍放缓:「歙州是兵要之地,附近宋军多,夺取难度不小。你近卫团兵精且心细,这一战要稳扎稳打,不可冒进。」
倪从庆点头应道:「左使放心,我们团中这些年训练未曾间断,哪怕是硬骨头,也能一口口啃下来!」
石生点头,又看向霍成富、吴邦、陈箍桶三人:「处州、婺州、饶州,皆为富庶之地,夺取后可以补充我们的军粮和物资,但三地地形复杂,南有山脉,北临平原,难免有遗留的金兵或宋军残部反扑。你们三人务必互为犄角,齐心协力!」
三人齐声答道:「明白!」
最后,他将目光移向缪罗和王宗石,语气更显凝重:「衢州、信州地处东南隘口,拿下这两地后,我们西路军才能真正控制这片江南。你二人虽非圣公旧部,但教主信任你们,本座也信你们能守住这片土地!」
缪罗性情沉稳,只微微点头:「我定不负所托。」
王宗石则略带稚气,但语气坚定:「左使放心,我若失了信州,宁可提头来见!」
石生露出一丝微笑,说道:「这才是明教好男儿的气魄!诸位,这些年你们隐忍的屈辱,受过的苦,今日都可以用敌人的鲜血偿还。明日鸡鸣时,各军立即出发,按照既定计划进军,夺取目标后务必在三日内送回战报!」
众将士齐声喝道:「愿为光明而战!」
石生深深吸了口气,目送众将离开。他转身望向帐外,夜空中繁星点点,乌龙岭下的江南丘陵沉浸在夜色之中。心中翻涌的,是七年来积累的悲愤与压抑。他喃喃自语:「兄弟们,这一次,我们不再退缩。明教的光明,必将重新照耀这片大地!」
远处,乌龙岭的烽火台上,一道火光冲天而起,划破夜空。明教西路军的反击号角,正式吹响。
当天凌晨,睦州城外的山风裹挟着浓重的湿气,扑面而来。方成英站在山腰的一处高地,俯瞰不远处的睦州城池,目光坚定如铁。他本姓王,是杭州宋军一队将但由于作为摩尼教徒投奔方腊后忠勇护驾被赐姓方,后来方梦华离开帮源洞时更是将守卫旧宫之责托付,身后是数百名帮源洞遗留的卫兵,以及从山中隐忍潜伏的明教教众汇聚而成的义军。他们全副武装,整装待发,只有微微颤动的火把和压抑的喘息声泄露出这支部队的热血与期待。
圆月未落,方成英身穿劲装,手按腰间的佩刀,目光冷峻地注视着前方不远处的城门。此刻,城内教众已经准备妥当,消息早已透过地道传至乌龙岭大军指挥部。
「今天这一仗,不仅是为了睦州的百姓,也是为了七年前惨死在这片土地上的无数兄弟姐妹。」方成英环视身后的队伍,声音低沉却激昂。「帮源洞的血还未冷,睦州的伤痕未曾愈合,今日,我们要用行动告诉天下,睦州,仍是明尊的地盘!」
他抬手一挥,数名传令兵迅速将信号传递出去。山中早已埋伏的明教教徒开始分头行动,有人摸黑潜入睦州城内,有人守在城门处准备接应。
「兄弟们,今日破城,乃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重归光明,为了那些惨死于宋狗屠刀下的父老兄弟!」方成英低声训话,声音里压抑着七年来的悲愤,「城内是我们的明教百姓,是我们的兄弟,记住,不许滥杀无辜,若有人扰民,按军法处置!」
将士们齐声低喝:「大明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