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618章 奸相伏诛

第618章 奸相伏诛(1 / 2)

江北,和州城外。金兵营帐错落,旌旗猎猎,完颜宗弼的正黑旗大军暂驻于此。是日清晨,完颜宗弼正与孛堇太一商议军情,忽有哨探来报:「禀四太子,上游无为军方向,有一支宋军正向和州接近,约有三千人马!」

完颜宗弼闻言,微眯双眼,冷笑道:「此时竟还有宋军敢犯我疆界?本旗主倒要看看,他们是来送死,还是来送粮。」孛堇太一亦附和笑道:「若真是来送粮,不如全军出击,将他们一网打尽。」

然而,不等二人下令,又有探马急报:「启禀主子,那支宋军高挂免战牌,且队伍中还有我金兵随行,疑为二太子所派使节团归来!」此话一出,完颜宗弼面色微变,低声自语:「二哥的使节团?莫非是江陵派来求和之人?」旋即,他下令道:「传令前营,不得妄动,本旗主倒要看看,这帮宋人玩什么花样。」

未时,宋军队伍抵达和州城下,队伍前列果然高悬免战旗,且宋军阵中护送一顶华丽的青罗轿,金兵护卫左右。完颜宗弼与孛堇太一亲自登城察看,只见轿中走出两人,一人身披甲胄,面容刚毅,正是宋将王渊;另一人身穿紫袍,仪表端庄,乃是左相黄潜善。两人随即抬头向城上作揖,黄潜善朗声道:「大金四太子在上,宋使黄潜善、王渊前来送还和议细则,另有要事相商,还请四太子赐见!」

完颜宗弼闻言,眉头微皱,随即点头笑道:「他们既是来谈和,本旗主便给他们一个机会。传令开城,让宋使入内。」不久,黄潜善与王渊被迎入帅帐,礼节周全。完颜宗弼端坐上首,目光如鹰,冷冷扫视二人,随后开口:「既然是为议和而来,本旗主且听听你们的说辞。」

黄潜善拱手施礼,言辞恭谨:「四太子仁义威武,议和之举实乃造福两国生民之策。官家深感贵国诚意,愿意为淮南东路割让之事全力斡旋,以示我朝不忍战火延绵。但眼下有一小事,尚需四太子示下。」

完颜宗弼冷哼一声:「什么小事,说。」

黄潜善微微一笑,侃侃而言:「和州地处淮南西路,并非淮南东路割让之地。若四太子愿以此地归还我大宋,不仅能显示贵国和谈之诚,亦可令我宋朝群臣民众加倍信服此次议和的严肃性,必能促成楚州承州扬州等地割让早日成事。」

完颜宗弼一听,眸光微动。他向来视黄潜善等宋臣为鼠辈,但却不动声色,心中暗想:「和州不过弹丸之地,本旗主若交还,倒可试探赵构的诚意。若议和果成,大金可得淮南大片肥沃之地;若不成,和州再夺也易如反掌。」思虑片刻,完颜宗弼哈哈大笑:「既然黄相有此好意,本旗主便成全你!来人,传令全军,即刻撤出和州城,由宋军接管。」

黄潜善闻言大喜,连连拱手称谢:「四太子大义,潜善代官家谢过!和州的归还,必能为议和奠定基础。我宋朝亦当以大礼回报,割让淮南东路顽抗各城以示诚意。」

完颜宗弼面带讥笑:「黄相果然善辩,本旗主倒要看看,你们如何‘以礼回报’。」

交割城防后,黄潜善意气风发,与左右随从道:「议和之道,才是正途!战事劳民伤财,若能一城一地地谈回中原失土,不仅不费一兵一卒,且功在社稷千秋。此和州归还,便是开端!」

一旁的王渊却不以为然,忍不住低声提醒道:「黄相公,如今割地求和之事虽表面暂安,但金国侵略之心昭然,恐怕难以久安。楚州赵安抚使忠烈无双,他会同意弃城吗?」

黄潜善不悦地摆手道:「赵安抚使虽刚烈,但为全局计,他当识大体。议和乃大势所趋,岂容区区一城之地违背?」言罢,他昂首阔步,仿佛已经将割地之事尽数收入囊中,完全不理会王渊愈发凝重的神情。

当日,宋军接管和州,城中百姓被命复业,黄潜善之名传遍江北,竟有不少人称颂其为「功臣」。

而完颜宗弼登上和州城楼,冷眼看着宋军重新挂上宋朝旗帜,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意:「和州这块骨头,暂且给你们啃吧。他日金龙入江南,本旗主看你们能守到几时。」

三日后,扬州西北方向天长县石梁镇山道蜿蜒起伏,山势险峻,道路两旁灌木丛生。北路军第一师统领管仲孙跟舟山军李宝正立于山巅,眺望远处的山路。李宝眉头紧锁,沉声道:「黄潜善此人奸佞,若让他抵达楚州,赵立必降将使完颜昌大军也围拢过来使我军陷入被动。更何况,此次议和圣旨已经让我大姐在扬州危在旦夕,若再让此人成功招降楚州,整个淮南局势将彻底崩溃!」

管仲孙点头附和,冷笑道:「教主本已将扬州孤城守得滴水不漏,结果这黄潜善卖国割地,竟妄图以议和之名换取苟安。这等奸佞,岂能让他活着离开!不过——」他语气一顿,目光锐利地扫向李宝,「若我们直接打出明教旗号,怕是会被宋廷抓住把柄,说我们破坏议和,反倒让教主名声不利。」

李宝沉思片刻,忽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此时让宋朝以为是承州薛庆的流匪所为,便可让黄潜善死得不明不白,又能让薛庆彻底断了招安去宋朝的念想。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管仲孙眼中一亮:「妙计!我军中本就有薛姓旗帜,何不以其名义动手?既达目的,又隐真相。」当即,他点兵三千骑,亲率主力设伏于石梁山道。

正午时分,黄潜善的使团缓缓沿着石梁山道前行。阳光炙热,山风却透着几分刺骨的凉意。黄潜善坐在一顶华丽的青罗轿内,左右护卫不过五百宋兵。他掀开轿帘,望着两侧险峻的山崖,不由得洋洋得意:「楚州赵立虽刚烈,但面对天子亲派一品大员,岂敢不降?和州已顺利收回,此番楚州议和功成,日后河南、陕西大片失土,皆可不战而回。本相之功业,百代流芳!」

王渊紧随轿旁,却面色沉重。他虽为随行大将,但心中始终对黄潜善的「议和之策」抱有深深的不信。他低声劝道:「黄相公,此处山路狭窄,且多伏击之险,还请加派探马侦查,以防万一。」

黄潜善不耐烦地摆手:「无为军至此皆为宋地,周遭百姓皆是我朝子民,岂有伏兵之理?王太尉多虑了。」

然而,就在此时,山道尽头忽然尘土飞扬,震耳欲聋的战鼓声陡然响起。一面硕大的「薛」字红旗自山道尽头高高扬起,数千骑兵如潮水般涌出,直冲使团而来。

王渊大惊失色,急忙拔刀高呼:「有伏兵!护驾!护驾!」然而,使团人数本就寥寥,面对三千精锐骑兵的冲击根本无力抵挡。山道狭窄,宋军阵型被迅速冲散,五百护卫兵顿时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