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总体来说,一共只有三个部分。
首先是光源及照明系统,负责发射均匀可调的紫外线,照射在光掩膜上。
其次就是物镜及成像系统,负责将光掩膜上的电路图,尽量无损的投射在晶圆硅片上。
最后,则是工件台移动及测控系统,负责对准调平,精密定位!
也就是陈心如带着白杨来到研究室,所看到的定位台系统。
“白所长,镜头方面,目前还在研制过程中,难度有些大。”陈心如将资料递给白杨,抿了抿唇说道。
要说这项技术研究过程中,最难的要数物镜及成像系统部分了。
光刻机总体来说,就是一台巨型照相机,通过光爆显影,将光掩膜上的集成电路,复制到涂抹着光刻胶的硅片上。
而其中,光学上的衍射极限分辨率问题,则是最难解决的部分。
芯片能够做到多小,完全就看对衍射极限分辨率的参数。
也可以看成整个光刻机的技术核心。
陈心如是天文台成员,对镜片精度调控与物镜光学衍射等,都有着很深的见解。
因此,这两项研究,白杨都交给了对方来负责。
“不急,可以先试着能否一比一复刻一块集成电路出来吧!”
“后续的程序编程与语言计算,还有雷达研究室那边,都需要这项技术的突破!”
“陈组长,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有什么需要从国外买的,也可以跟我说!”
“这些我都可以去解决。”白杨语气郑重的说道。
可以说,集成电路的成功,影响着他接下来的许多研究。
空空导弹制导系统,脉冲多普勒雷达,大型计算机研制……
只要集成电路有所突破,人才也顺便培养了出来,那么接下来系统所奖励的研究,也多半不会再受到限制。
集成电路就如同一道分界线,隔绝了两个时代。
也是迈向数字信息化的最重要一步。
“没问题!若是可以,我想我们可以从波斯猫那边,引进一些蔡司的技术。”陈心如点了点头,也没有客气的开口道。
“蔡司……好,我注意一下。”白杨了然的点了点头。
蔡司的光学水平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处于国际顶尖水准了。
后世的尼康、哈苏和莱卡等相机,都有着蔡司的影子。
目前各国的光学显微镜设备中,如电子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等,还有各种工业测量仪,都是在用蔡司的光学系统。
即使是在后世,在光学技术方面,蔡司也是一直处于第一的位置。
龙国方面与波斯猫也一直都有建交,后续的精度研究中,也许可以找机会合作一下。
没办法,龙国在精度加工方面,还没怎么开始迈步呢。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白杨的关注点则是放在了饮料方面。
毕竟研究这东西,无论是引进还是自主研究,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等到资金的问题搞定之后,他才能放心的去推动技术的发展。
雪碧,芬达等,一个个系列的碳酸饮料也随之被研制了出来,就等着娄广成那边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