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发动机厂?不是三轧钢吗?”
正想着三轧钢所研究新型冶炼工艺的王西萍,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啊?不是,就是奉天发动机厂啊。”飞机科科长徐舜寿听到对方的话,也明显呆了一下,而后重新打开文件看了一下。
单位确实标注的就是奉天航空发动机厂。
王西萍也反应了过来,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
“我还以为是三轧钢在冶炼工艺方面又有所突破了,给整的有些糊涂了。”
他解释了一下,随后接过了奉天来的文件报告。
首先是发件单位,确实如同徐科长所说。
但是等他看到
“轴流式发动机科研小组总工程师——白杨。”
“轴流式发动机科研小组组长——江望川。”
“轴流式……”
“嚯,又是白杨。”
白杨前往奉天航天发动机厂,协助材料加工技术。
后续又展开了轴流式发动机的研究,这些他们航空局与中科院都是收到申请的。
但这才过去多久,压气机方面就有进展了?
这可是航空发动机技术,而且还是自主研发的先进轴流式发动机。
无论是航空局还是中科院,都默认这是一个长线研究工作。
这也是为何,徐科长在说是奉天航空发动机厂的技术突破时,他没有第一时间想到白杨的研究项目。
然而,现在这一串串的压气机数据报告,却明晃晃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对啊,我也没想到白杨同志竟然真的成功了!”徐科长神色激动。
“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数据,若不是余厂长他们都签字了,我都以为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了!”
闻言,王西萍看向了
“喘振裕度:18%,效率……”
“增压比:13.5……13.5!?”王西萍看到这些数据,忍不住惊呼出声。
随后怀疑自己可能是看错了,又仔细查看了一遍,没看错,就是增压比。
……
“我们仿制发动机的增压比是多少?”等看完了所有测试数据之后,他深吸一口气,而后看向徐科长问道。
“4.36。”徐科长立即回答道。
他作为航空飞机生产技术处,飞机科科长,并且还是总工艺师,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几乎都刻在了脑子里。
“了不得啊,了不得……”
其实轴流式压气机的技术,并不是很晚。
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人研究出来了。
但那台轴流式压气机,就是有着八级增压,依旧只有2.4的增压比。
而离心式迎风面积大,单级就能达到三到四倍的增压效果。
这也是为何离心式压气机率先发展了起来。
一方是制作工艺问题。
一方面是性能问题。
但毛熊方面的专家说过,未来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发展,必然是以轴流式压气机为主,各国都已经开展了对轴流式的研究。
至于龙国本身,则是缺少相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