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治理(1 / 1)

但是李恪对于水泥的态度非常的坚定。

水泥是朝廷4月份的时候,有大唐将作奸发明的,在发明之后就在里面注册了专利,然后就被朝廷给购买了,朝廷看他用的非常的不错,于是就用他来铺路。

现如今朝廷已经把他铺成了长安到渭北市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用百姓的话来说,用着非常的便利。

而且这条水泥路,下下雨天的效果非常的明显,不起泥浆,现在已经将全部的街道都铺设完成了。

水泥不仅可以运用于道路的铺设,而且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用。

所以李恪对于水泥的运用就非常的坚持也希望能多用一点水泥,把道路铺设得更为平坦,更加好用一点,这样大家在走路还有马车在过道的时候都会非常的便利。

而且这一次,李恪还想到了,一定要把这下水道铺的大一点,上次在做的时候他已经发现问题了。

虽然用水泥路铺的马路铺好了,但是排水不利的话就非常容易造成淤水,而且这样的情况是越建的越多的水泥路这样的情况才会越多的。

所以到现在的时候,从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基础给打好,一定要把下水道做大,不然等到天降暴雨的时候为北市排水不利,整个市可能都会被淹了。

这可能这样说的话非常的夸张,但是里面的一些设施绝对会有一些破坏的,就像是洪水一样,但也没有那么严重的灾害。

这次李恪和霍节在交谈的时候,立刻仍然要问一些破解关于渭北市的细节,仍然是那些东西,但是还是要例行询问的。

因为这些关于最平常最朴素的事情,虽然经常会有一些烦躁,有一些麻木,但是从这些小事情才能体现出一些变化。

里面包括各地商户的交易货品,商铺规划一系列内容,还有人民们一日三餐吃什么饭,以及纺市内部以及周边的绿化。

当然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以前的渭河两岸就有官员和当地居民栽种的柳树但是自从李恪上任之后又在上下两游三十里的范围之内栽种了有300万颗柳树和槐树。

这些树都是需要保护和细心照顾的,所以皇帝才把它规定成多少里多少里是谁的树,如果谁种好了会有什么样的奖励。

由于绿化真的是非常的重要的,李恪看着那还是澄清的渭河就在那里想着,等到以后的时候,这个黄河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沙土,严重了之后就会使得魏晋两条河变得10分的分明。

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含沙量,但是代表的却是人为的破坏,还有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的不爱护所以李恪希望现在开始就把基础给打好。

尤其是在渭河两岸建了非常多的树的用意,就是要固守住长江,这一条河的含沙量以后的时候肯定会有非常大的用处的。

虽然他们不知道,但是自己还能不清楚吗,虽然不管怎么说,大家难以理解这个皇帝有的时候做的一些事情。

但是到最后的时候还是能证明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就像是能看很远的一样,大家都看不到这种境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皇帝眼界就会那么高,能看得那么远,而且还能带领着他们一直坚持着往前走。

那道优惠政策现在还是在的,来渭北市做生意的富商都有一道优惠政策。

那就是税收10年内少5%,但是就是因为这个保护政策,所以霍节才想着说,要让大家把渭北市周边栽种好200万棵树。

渭河两岸上下游栽种好300万棵树之后,并且一年后这些书的存活率超过9%成,这个是才能完整的实行这些优惠政策,每一位来这里进行货物交易的富商,都给了他们一套绿化的区域,以及树苗的种植要求和后续的管理和保护等。

当时为了治理渭北市的整片坊市,右威卫就地取材,把周围50里范围之内的所有植被都给砍了,还挖了两个土丘,这使得县主霍节,非常的生气,也非常的担心,圣上会怪罪于自己,毕竟是当时他直接下的命令,希望自己把环境还有树木这一块保护好。

所以当时治理好了之后,霍节就立马把那块儿的树木给种上了,而且又赔进去了当时的5%,的树也就是50万棵树进去,希望能弥补一下自己内心的愧疚吧,但是还是没有什么用,因为早都已经拔掉了,所以也只能是重新再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