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也是在后世,在如今的大唐,掀桌子另立规矩的人也有不少,比如说到现在还在东躲西藏的绿林响马,他们不想解释李恪对他们立下的规矩,绿林响马被招安后,一律发配边疆,剿灭俘虏的,发配边疆之外的都护府。
这样动辄就是上千里的发配,能过下去的绿林响马依旧是看不上眼,打算跟李恪长期奋斗,打持久战。
还有那些不遵从大唐号令的异族部落,以为大唐以前如此,以后更是如此。
他们只需要交一点基本的产出,就可以让唐朝官府不压迫他们。
比如说,那些在海上为非作歹的海盗,他们与刘安国的海军舰队在茫茫大海上玩捉迷藏,猫捉老鼠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更比如说,现任的大唐皇帝陛下,李恪。
一场贪腐案,牵连了几乎整个朝堂的贪腐案,李恪在没有经过朝堂讨论的前提下,就直接对长安城进行了军管。
或者其实,这种牵连着整个朝廷的贪腐,本来就不应该打草惊蛇,雷霆万钧才是解决之法。
但李恪的处事结果,并没有达到军管之后应该获得的成果,只看到一位位官员被拿进了税务局,最终被下入大狱的才不到一成。
其实这种事情,也存在着蹊跷,税务局的账本,都是整个唐朝最优秀的账本先生写的,若是出现亏空缺漏,也会被尽量抹平,毕竟来年依旧会对账目进行核对,万一核对不上,那就是人头滚滚了。
这账目既然入了库,显然是可以对上数目的,可是为什么依旧被查出来呢?
那就要说李恪自己手下的账本先生了。
李恪手下的账本先生,在李恪刚继位的时候就在一点点的进步算账手段,因为货物商品变多了,交接的模式也变多了,什么都变多了,账本上记录的手法自然也要跟着变化,如果跟不上了,进出不一致,就要砸了饭碗。
这种最初的算账变化,只是在慢慢的进行着,直到李恪开创了上林苑书院,传授了四则运算时,突然想到了账房的记账方式,所以就要了一本往年账册,自己用后世归类方式算了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于之前的账册结果又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