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恶旨酒一章》
这就是今科南直隶府试的四书题。
为什么陈凡看到这个题目后会如此兴奋?
因为就在不久前,他因为完成了主线任务,获得了系统奖励的《制艺心得》。
这本书里记载了明清时代不少八股名家、大儒的巅峰之作。
而《禹恶旨酒一章》此题正在这本书里有记载。
作此文者乃明朝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的解元——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关于他的影视小说作品很多。
这些艺术作品,将唐伯虎包装成诗画双绝,众人了解他的生平,也仅知道他被牵连到弘治十二年会试的科场案中,还有就是宁王朱宸濠造丨反,他装疯卖傻逃走的事情。
实则,在诗画方面,唐寅并不很去钻研,直到他晚年颓然自放之后才寄情于此,他曾经对人说:“后人知我不在此,见我一斑就够了。”
世人向他求画,他无论贫富贵贱,来者不拒,但大多未精心构制,用他的话来说,不过是“寄兴”。
在八股文历史上,唐寅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他幼读经书,几岁就能写文章,却不屑于科举时文。
他纵酒放怀,诸生讥笑他,他慨然道:“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
果真,他关门用功一年,便取得了应天乡试解元。
世人都说他聪明绝顶。
但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对于八股文有精深的研究和体悟。
他的好友祝允明说,唐寅研习八股制艺,有着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方法。
他“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诗》与所谓《四书》者,翻讨拟议,只求和时议。”
什么意思?
就是说,唐寅不怎么看当时的八股名家写的文章,他喜欢研究经义本身的意思,然后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自己理解后的阐发。
而这篇《禹恶旨酒一章》便是他这种制义心得最集中的体现。
《禹恶旨酒一章》的文题目,意思就是要考生阐发“禹恶旨酒”这一整段。
这句话出自《孟子》,全文是:“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就是,禹厌恶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汤秉持中正之道,却能提拔德才兼备的人……
周公想要学习三代的君王,来实践禹、汤、文、武的事业。
如果有不合当前现实情况的,他便日以继夜的思考;若是想通了,便坐着等到天亮,马上就付诸实践。
其实李世亨这道四书题出得是十分有水平的,从拟题就能看出,李世亨绝非庸才。
为什么?
因为构成这个题目的经义是讲书古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人道统的承继关系。
题目长、文字多,涉及的人物不少,头绪纷繁复杂,。
没有水平的考官出题就出截搭题,李世亨却能用正常的考题,考出比截搭题更难的效果,这是什么?
这就是水平。
普通人想要理清楚这些头绪,并且从中找到符合题旨的线索都难,更别说抓住这条线索,写出一篇经典的八股文了。
可唐寅不是普通人。
陈凡抽出一张稿纸,细细研墨后,静心凝神,在稿纸上写道:“大贤举先圣之心法,明道统之相承也。”
写到这里,就算现在对八股文颇有心得的陈凡也不得不感叹,唐寅真得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