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农忙结束了,表妹她在老家也坐不住,老舅干脆就让程学民一起带走。
“学民,你们来的刚好,马上到饭点了!”
“领导他们今天去了县一中视察,等会儿中午饭会回来,到时一起吃个午饭再出发。”
“这些领导都已经安排好了的,学民你稍微等一下就好。”到了县里,并没有直奔去地区的客运站,而是直接来了县委机关。
这边已经有工作人员,在这等候着程学民。
机关秘书小李跟程学民解释了一下,说领导今天上午还有个安排,得吃过中午饭才回地区。
“好的好的,我们不急的我们不急的!”
程学民听了也不急,客气的点点头,在秘书小李的安排下,现在县里等候一下。
“那学民,额们……额们先回去”
出来的时候,也没听他儿子说,是坐地区领导的车,去地区火车站啊
眼见都要等着在县机关吃中午饭,有些急促的程父窘迫的说道。
“没事没事,大叔,等会儿一起吃个饭,一起吃个饭!”
“等吃完饭后,再回去也不晚!”
都知道这是改开先锋程学民的爸爸,还有老舅跟姐夫,这都饭点了怎么可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回去
秘书小李赶紧再次将挽留,将程父老舅姐夫他们也安抚好。
“学民,这是怎么了”
各自坐定后,老舅也是看向程学民,局促的问道。
“爸,老舅,是这样的!”
“昨天我跟县里和地区领导聊的还好,又听说我今天的返程,地区领导就一而再的邀请我,一起坐地区的车子回地区!”
“盛情难却,我也就答应了!”
程学民笑着解释了一句,是这么个事情,搭地区领导的车子去地区,坐火车。
其实是地区领导有求于程学民。
现在改开了,文化口子更是首当其冲,率先放开了。
不仅仅是燕京那边的各大报纸杂志刊物放开了,就是地方上也一样,都是在争相的创建属于各自地方地区的报纸啊,杂志啊!
可野蛮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地域性限制。
比如就他们榆林地区,就有榆林早报跟榆林文学杂志,其销量跟影响力,基本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别说走向全中國,就是走到省城或者隔壁地区,都是千难万难,完全没那个影响力。
当然,全国各地的地方性杂志,情况也基本都跟榆林差不多。
根本没法跟省级刊物,乃至部里直管刊物相比较。
但是!
别的地区也就罢了,可他们榆林地区可是出了一个改开先锋,写的稿子那影响力,说句一呼百应都不为过。
所以地区领导很早之前,就想找他们的改开先锋约个稿子,好拉动拉动一下他们地区刊物的影响力,顺便也带动带动一下他们地区的影响力。
这不正想着下来一趟,先把先锋家里的情况打通打通一下,再给燕京的改开先锋约稿。
没成想,这次下来直接见上了改开先锋本人。
那干脆,直接把这个改开先锋‘绑’去他们地区坐坐,当面约稿。
对此!
程学民了解之后,倒没有推辞,给自己家乡地区写稿,这肯定是义不容辞的啦。
但是,地区杂志想要打开全国市场,取得全国性的影响力。
说实话,就目前这个环境,有点痴人说梦不太现实。
这并不是一两个有影响力的作者,发几篇稿子就能把影响力,给提上去的。
即便是程学民每期在他们杂志上发表文章,也不见得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既然如此!
程学民给地区领导提了几条建议,想要打破区域性限制,就必须得改革开放!
至于具体怎么改,怎么放
程学民昨天当场并没有多深入的继续说,而是托词回去再想想。
“那你应该跟我们提前说一嘴的!”
老舅这边听了程学民的解释,还是有点局促的说道。
“老舅,县里你应该没少来,不至于这么紧张吧”
“就吃顿饭而已!”
见老舅这么紧张,程学民笑着打趣了一句。
老舅作为公社干部,不是天天往县里跑,但一个月跑一两次是常有的事吧
“额来是来过,可额从没在县机关里,吃过饭哩!”
“托学民你的福哩!回去额可以跟老杨他们吹嘘哩!”
老舅脸色腼腆的笑道。
“爸,你好歹是跟省城领导吃过饭的,这点场面你紧张甚”
表妹秦晓莲笑着打趣她爸一句。
“额甚时候跟省城领导吃过饭哩”老舅被他女儿这么一笑,有点吃惊的问道。
“就上次去燕京啊!哥带额们在省城那个报社吃饭啊!”
秦晓莲又提了今年过年,在省城延河文学被老胡他们请吃饭的那一次。
“对着哩对着哩,额记起来额记起来了,确实是省城的大领导!”
……
“故事会”
“学民,你的意思是,我们地区的杂志,要向这个故事会一样发展,一样改”
在去地区的小汽车上,程学民将一本《故事会》杂志书,递给了旁边的地区领导。
地区领导很快就明白了程学民昨天说的改革,是怎么个改法了!
“是的赵书记!”
“我的意思是,我们榆林文学想要打开周边地区的市场,甚至是进军省城,将我们的销量打开!”
“那就不能学那些老牌杂志,发表一些传统文学!”
“我们要改,尽可能多的发表一些通俗易懂,让老百姓一看就能接着看的文学内容!”
“而我们国内,现在在通俗文学上面做的最好的,就是这本沪上过来的《故事会》啦!”
“赵书记您知道这本故事会每期的销量吗”
程学民拿出来的这本故事会,是他在县委机关的时候,询问秘书小李要的。
故事会,沪上那边一个地区级别的小刊物,却是能在创刊的这一年内,取得全国性的畅销影响力。
可见通俗文学是一个刊物提升销量的最佳捷径。
还有!
通俗文学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地摊文学。
而地摊文学的两大主力军,故事会跟小人书,哪一个不影响着八零九零两代人
“多少”
地区领导听了程学民的问话,对手中这本故事会的销量,蛮疑惑的。
就这么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甚至连文学都算不上的杂志,它能有很高的销量跟影响力
“赵书记,这么说吧!”
“就这本从沪上发行的故事会,到我们榆林地区,甚至是我们县上就能看到买到,就已经足以说明它的销量跟影响力了!”
“而这本故事会的刊物级别,是跟我们地区一样的,甚至还不如!”
“据我所知道的,这本故事会的全国销量,每期在十万册以上!”
程学民语不惊人的笑道。
“十万册!”
地区领导听了为之懵圈,就这么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的杂志,级别甚至连他们地区文学都比不了。
可它每期的销量在十万册往上
天啊!
这跟他们榆林文学每期连三千销量都没有的成绩一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好吧。
十万册多吗
放以前的话,程学民丈母娘的《十月》,每期的销量也就五六万册而已,你说它十万册强不强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