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
“这已经说明问题了,当局势完全掌控在你父亲手里的时候。偏偏多出个弃子堂弟且发展蒸蒸日上,你对于你父亲来说还重要吗?”
“不对不对,我父亲是在妥协。”
“一个对局势全盘掌握的人,会妥协出一个蒸蒸日上的堂弟吗?”
“不对不对,他的蒸蒸日上也来自于我父亲的妥协。”
“到底是妥协还是帮助?”
???
江欣有点懵了,他在脑海中准备了很多语言准备反驳。
他是当事人,知道陈舒挽这话说的不对。
心理医生懂什么豪门恩怨?
但陈舒挽却递给了他一杯水,然后悄然一笑:
“抱歉,可能是我不了解豪门大户,你说得对。”
江欣的嘴巴一开一合。
我还没说呢!
怎么就我说的对了?
江欣急了。
陈舒挽半点不急,因为这本就是她瞎说的。
她当然知道,江流的蒸蒸日上多半来源于妥协。
但这就是信息差的魅力,出现在这段心理问诊中的对话少的可怜。
好处就是,她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疯狂进行重组排列。
也就是合理的瞎猜,随便调换概念。
用合理但不真实的逻辑,让江欣生出自证的想法。
同时在江欣的脑海里埋下一颗无人与之辩论的种子。
埋种子而已。
顺手的事。
看现在江欣急的模样就知道,他不仅在试图反驳陈医生。
还在试图说服自己。
陈舒挽偏偏就不给他这个机会。
你自己跟自己说去吧,没人爱听。
“我们再说回你和父亲的相处,在群里你提过,你和父亲长期处于高压相处状态。
你的原话是:你的父亲动不动就给你上压力,所以每当父亲提过什么,你都会牢牢的印在脑海里,试图用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
“对,但我还是想反驳你上一个说法。”
“要跟着医生的节奏来哦。”陈舒挽打断他,并接着开口:
“那么你父亲在日常对待其他人时,也是个喜欢上压力的人吗?”
“他对待我那群叔叔伯伯什么的,也经常摆臭脸。”
“这没有参考价值,要找你与你关系相贴合的,比如你的堂弟?”
江欣开始回忆老爸对堂弟是什么状态。
第一次是在李神谕的生日宴会上,老爸给堂弟解了围,大声说这是我侄子。
并主动让堂弟回家,全程笑呵呵的。
当时老爸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江欣闭嘴。
第二次是在家宴上,堂弟要走了两千万和公司股份,甚至还把自己发配到了嘉行。
当时老爸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江欣你硬气一点。
一股荒诞的感受在内心中蔓延。
陈舒挽看了看他精彩的微表情。
她意识到种子起作用了。
无处反驳的江欣开始主动搜集可疑点,来当做说服自己的证据。
当陷入到自证陷阱后,事情走向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爸对我和堂弟的态度不一样。”江欣喃喃自语。
陈舒挽接着说:
“所以我是否可以浅显的理解为,态度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将你的事业和爱情送给你堂弟。”
陈舒挽在明目张胆的偷换概念。
二者根本不是一码事。
但她就是要这么说。
她在加深“父亲的态度区别”这段记忆的印象,并为其打上标签。
这样江欣看待自己与堂弟之间关系的同时。
会下意识的以父亲的态度区别作为出发点。
也就是但凡涉及到自己和堂弟的事情,他都会注意父亲的态度区别。
江欣怔住了。
他这次竟然觉得有点对。
好像用区别对待,真的可以解释通所有事情。
这次陈舒挽足足给了江欣五分钟的思考时间。
等到江欣缓过神来才继续追问:
“想必你对这件事情,已经有一定的结论。”
“有了。”江欣迟疑的点点头。
“不妨说一说,即便不确定,也可以作为讨论的样本。”
“那我可真说了。”
“大胆的说吧。”
江欣听到医生的鼓励,眼神十分坚定。
瞬间猛地抬头:
“我觉得堂弟可能是我爸的儿子。”
这次轮到陈舒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