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姬昌创风水
大商,朝歌城。
圣人与道祖之间的事情,距离帝辛太远,他也不敢去参和圣人之间的事情。
在离开归墟神庙之后,他便不去多想此事。
眼下,他只想做个圣君明主,将大商皇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尽收民心,不要让自己成为商朝的末代人皇。
虽然为了保住穿越者记忆这个大秘密,黄龙没有把将来的事情告诉他。
但也有告诉他,按照天机所显,大商很可能会在他这一代走向末路。
正是明白这一点,帝辛丝毫不敢有所松懈。
同时,他还加大了对各大诸侯的暗中观察和监督。
这不观察还好,一查顿时吓了一跳。
大商的八百诸侯,竟然有一半以上,都在觊觎人皇的位置,都有谋反之心!
其中最大的威胁,那便是西岐。
不过,帝辛没有因此派兵灭了西岐。
一方面,是因为师出无名,如果这么做了,反而会让刚刚凝聚起来的人心溃散。
另一方面,这代西伯侯——姬昌素有贤名,帝辛若是随意派大军征西。
反而是将把柄送到西岐一方的仙人手上,给了他们造反的借口,帝辛才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除此之外,帝辛乃是大商人皇,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虚怀若谷的气度。
只要手下诸侯没有造反,他便要展现出足够的,容纳麾下贤明诸侯,以此彰显自身德行。
三皇五帝时大贤涌现,还不是心甘情愿任由人皇驱使
只要帝辛不犯错误,没有亏待西岐,自身无可指摘,西岐就没有理由造反。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强行造反,那就是不义之师,乱臣贼子,他也就有理由出兵征讨。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帝辛对大商有自信。
帝辛相信,只要他在位期间,大商皇朝政通人和,上下归心,兵强马壮,就能稳如泰山,立于先天不败之地。
这才是堂堂正正,镇压西岐,以及其他诸侯的大道!
当然了,他也没有盲目的自信,对于诸侯的观察从未停下过。
一旦哪个诸侯行不轨之事,他便会以雷霆之势将其镇压。
随着观察不断深入,他发现了姬昌所要做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能是一件有利于人族的大功德。
犹豫再三之后,帝辛不仅没有像穿越者记忆那样,将姬昌召到朝歌城囚禁起来。
甚至还颁布诏书,派出使者前往西岐,封西伯侯为文昌王。
并赐下大量珍贵竹简,上面记载着大量关于八卦、星象和地理的相关内容。
对于姬昌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是能否得道关键。
西岐这边,在得到帝辛的赏赐之后,绝大部分的文臣武将,都对姬昌被封为文昌王之事很乐观。
觉得这是自家侯爷德行兼备,所以才会得到这样赏赐。
同时,他们对帝辛给予了极高赞扬,认为他不愧是人皇,心胸宽广,没有因为姬昌的才能与名声而打压。
哪怕是素有野心,主张谋反的大臣,对于帝辛这番作为也无话可说。
谁让帝辛此事做得的确恰当,没有让姬昌有名无实,还赐下了极为适合姬昌的赏赐。
反倒是姬昌本人,因此而愁容满面,他拿起龟甲,再度卜了一卦。
和往常一样,这次的卦象,依旧是显示西岐将大兴,取代大商,建立新的人族皇朝。
帝辛文武兼备,德行出众,大商在其治理下蓬勃发展,更是对西岐不薄。
这让西岐如何举事,如何取代大商
更何况,随着对八卦之道的不断深入,姬昌隐隐有种感觉,再过不久他就要功成身退,将西岐交由后人打理。
但不管是伯邑考,还是姬发,或是其他儿子,跟人皇相比,都差了不止一筹,可谓是云泥之别。
“罢了!一切顺其自然便是,王朝兴衰,岂是我能干预的”
姬昌摇头一笑,他只是一位玄仙。
就算懂得一些卜卦之法,也无法左右天命。
西岐的未来究竟如何,是保持现状,还是取代大商,建立新的王朝,亦或是化作尘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那都是西岐自己的命数,姬昌他左右不了,也无法左右。
越是钻研八卦之道,姬昌对命数就越是敬畏。
他可能认为,自己一个小小的玄仙,能够改变西岐的命数。
他就连自己个人的命数,都无法左右。
除非能够成就大罗金仙,跳出命运长河,才有左右自身命数的资格。
但也只是有这个资格,能否改变命数,这事情谁也说不准。
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功德圆满之前,给子孙后代安排一条后路,不至升血脉断绝。
西岐这边的反应,被帝辛尽收眼底。
对此,他十分满意。
既然姬昌素有贤名,他的存在又有利于人族,不能强行打压。
那就反其道而行之,给予对方应有的奖赏。
如此一来,既可以展现自身的大度,还能安抚西岐,降低造反的概率。
如果这样做了,西岐还是起兵造反,那就是自找死路!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做法是对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他给姬昌的赏赐,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更好的名声。
还让西岐变得更加安定,那些意图谋反之人,也逐渐消停下来。
在往后的岁月中,帝辛继续投入完善大商建设的事业之中。
农业方面,他进一步改良农具与历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并发现了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令大商臣民饮食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进一步杜绝粮食危机。
工业方面,他率领文臣工匠一起造纸,取代了沉重不便的竹简,收尽天下文道修士之心。
纸成当日,人道更是降下功德,使其文道修为迈入金仙境。
其他参与此事之人,也或多或少都得到一些好处。
商容作为主要参与者,更是因此成为大商皇朝当代第二位文道金仙,文运更是暴增一截。
军事方面,帝辛跟武将们一起改良兵制,改进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