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的死,给德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同时四阿哥、八阿哥的死,给康熙所有的剩下的儿子,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皇阿玛,不仅仅是阿玛,他更重要的是皇帝。
朝堂上安静了下来,皇子阿哥们也安静了下来。
佟贵妃自己已经闭宫不出了。
太后对于穗岁,现在已经是非常之赞扬,她每次见于穗岁都是非常高兴的。
太皇太后真的是失算了。
这样真好,好到太后觉得于穗岁如果更进一步的话会更好。
太子的丧事极尽哀荣。
于穗岁看着流水一样的钱,想起太子的死法,算了,眼不见为净。
不过康熙还是没有糊涂到要四阿哥跟八阿哥给太子附葬的地步,只是这两个人的墓地选择,也确实离太子不是很远。
太子丧事一结束,太子妃请命去给太子守孝。
康熙念太子妃诚恳,只让她守丧三年。
于是太子妃打包好东西去了太子的墓地,在附近的一个院子里,开始了自己的守孝生活。当然,她是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的。
失去了太子,康熙肉眼可见的苍老,但是人一老,这对权力的控制也是越发的大的。
于穗岁在他眼里,是替他处理政事的工具。
其余的皇子阿哥,都是他的竞争对手,由于佟家的事,朝堂上站队的人,现在只敢暗中的站队,不敢直接的站出来。
八福晋人逢喜事精神爽,整日里都是高高兴兴的,这在良嫔看来就是不该的,她先是罚跪,又是骂人的。
唯一的儿子死了,剩下的孙子也是在八福晋手里,她想要抱进宫里养,跟康熙求了好几次,都是叫她不要胡思乱想。
良嫔没有办法,只好折中,隔三差五的叫八福晋进宫来,耳提面命的叫她好好养这个孙子。
但是八福晋哪里是这样的人,她没有为难吴氏母子,但是也没有给什么优待,只是照着规矩办事。
她想这一辈子,怎么也不会见着八阿哥那后来的样子,他那真爱也不知道这辈子花落谁家了。
四福晋也是一样,她心情不错,李侧福晋的儿子要继承爵位,可是四阿哥刚死不久,就算要,那也是要等到康熙发话。
但是康熙现在这个样子,她觉得李侧福晋的儿子不一定能够继承爵位。
德妃心疼四福晋,一直又对她照顾有加,这婆媳关系又往上走了一个台阶。
于穗岁按部就班的批改这折子,等到入秋了,天气一冷,康熙又病了。
而且病得很重。
佟贵妃都特意出宫来畅春园里照看康熙了。
于穗岁也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跟着佟贵妃一起照看康熙。
康熙知道自己是心病,他还是很难接受自己亲自养大的儿子,以这样不体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还是那句,太子但凡是逼宫死了,康熙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偏生是太子只是试探,试探之后还没有做什么,他就被用这样的阴谋诡计死了。
死得离谱,康熙这才觉得自己难受。
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佟贵妃见了康熙,也不知道要如何劝说,看着于穗岁。
于穗岁这个时候却道:“皇上,弘皙阿哥如今还在宫里,要不将他接过来,在畅春园里养着?”
人死了之后,康熙开始怀念起来太子。
太子死的时候,凄惨的跟太子这个身份非常的不匹配。
不匹配的结果就是,康熙心里一边怀念曾经的那个温文尔雅,文武双全的太子,一边又为太子那荒唐的死法,感到不满。
送走了两个儿子之后,他并没有感到畅快。
康熙感觉到的只有争夺,一个父子相斗的结局。
当然,他不会反思自己,只会觉得这些都是他那些儿子的错。
于穗岁对于这个事是乐见其成的。
康熙摇了摇头,他不想见跟太子相关的任何一个人。
于穗岁也不问,不多说,让人搬了折子过来,坐在一旁,一边批折子,一边陪伴康熙。
随着康熙的病,朝中又开始沸沸扬扬的闹起来了。
这一回,是立新太子。
人选,朝中的大臣见康熙的儿子,不管成年还是没有成年的,都写了个遍。
于穗岁自己没有处理,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时候,康熙扛起来精神也不错的时候,给康熙自己看。
康熙没有说话,只是盯着于穗岁看了两眼,突然说他明日要上早朝。
于穗岁没有劝,只是吩咐梁九功请了太医过来。
康熙的身体很差,太医说是郁结于心,导致康熙的病迟迟不好。
谁都知道原因,谁也不能一次又一次的去强调这个原因。
晚上,康熙吃了药之后,突然说道:“明日你陪朕去上朝。”
于穗岁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嘴巴张开,能塞下一个鸡蛋,她深吸一口气,问:“皇上,你在说什么?”不可能啊,康熙怎么会如此大方。
简直不像康熙本人。
这个想法,康熙萌生到说出来,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他想要用于穗岁制衡他的儿子。
他现在的精力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自己在朝堂上指挥,如今只能自己在这个方寸之地,他知道,自己若是不平衡朝堂,再不久,他会因为身体的问题,被架空。
体弱多病的皇帝,没有精力的皇帝,很容易死掉。
历朝历代,死于非命的皇帝,多不胜数。
康熙自己不想要死,他想要活着,那么他首先得保证权力在自己手里,受自己控制。
于穗岁是他最近最好的选择。
她是一个女人,后世即便有骂名,也不是他的。
而是说于穗岁红颜祸水,是她自己野心勃勃,生了妄念,他只要利用得当,于穗岁这个棋子就能替他稳固现在的局面。
儿子,康熙是不敢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