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山英太郎相信,只要遏制住敌军的坦克集群攻势,他在冀中战场上的部队,还是有能力守住现有的阵地。但现实却是恰恰对敌军的坦克集群冲击,前线各个参战部队,除了并不太有效的肉弹手段之外,几乎无任何的应对方法。
敌军则以坦克为先导,想要向自己的纵深那个方向穿插就穿插,想要往哪里包抄就包抄。打的可以说是遂心应手,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炕头上过日子还要舒坦。
而在一马平川的冀中大平原上,因为冬季就连可供隐身的青纱帐,都没有的情况之下。前线各个部队唯一还有点效果的肉弹攻击,效果也远不是那么的好。敌军的步坦协同战术,太过于熟练了。付出那么大代价组织的肉弹攻势,往往还未来及展开,便被敌军的步兵直接给消灭掉。效果虽说不是一点没有,但却根本无力改变全局的被动。
面对着抗联铺天盖地的装甲攻势,以及远比当初的苏军,更为默契以及熟练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对丢掉了华北方面军大部分坦克的酒井康中将,内山英太郎中将不恨得咬牙切齿就怪了。不管他的原因是什么,但是这个后果却无疑是异常严重的。
如果不是那个家伙是中将,自己也是中将。自己这个军司令官,就连撤掉那个家伙的职务权利都没有的话。恐怕内山英太郎中将,会直接一刀劈了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天之内丢掉了整个华北方面军,绝大部分坦克的家伙。
帝国国力有限,无法同时支撑陆海军两个钢铁大户的消耗。这些坦克是大本营下了苦心,才给华北方面军凑出来的。结果短短的时间之内,被他这么浪费的七七八八。搞的现在自己对于敌军的坦克攻势,几乎无任何的办法。
难道他不知道,这些坦克消耗掉容易,再生产出来就困难了吗?他浪费掉容易,可帝国补充起来就不容易了。现在整个中国派遣军别说坦克,就连反坦克炮都没有剩下几门。而大本营的补充,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抵达。
在这一马平川,可以说是坦克最好的天然战场的华北大平原之上。在缺少有效反坦克炮的情况之下,拿着步兵去撞坦克,这战役能打赢就他妈的怪了。就算帝国军人在悍不畏死,可这人怎么也是拼不过钢铁的。人要是能拼过钢铁,那么当初帝国何必这么大的代价,制造这么多的坦克和重炮?
又一次咒骂了一万遍那个愚蠢的,丢掉了几乎大本营为华北方面军调遣的,帝国陆军极其宝贵战车资源百分之八十。造成自己现在只能用步兵,去与敌军的坦克集群硬碰硬窘迫局面的酒井康中将。
以及启用这个庸才的家伙,担任冀中守备任务。并且在自己抵达石门之后,一直将自己架空,死抱着老观点不放,不肯后撤至整个战场最好,也是整个冀中最大一条河流,几乎为阻击敌军坦克集群天然屏障的滹沱河一线,固守的冈村宁次大将之后。
在新的援军抵达之前,内山英太郎中将,只能拼命的催促前线各个师团协同作战,全力向滹沱河南岸撤退。这位内山英太郎甚至罕见的,给前线各个师团下达了一道密令。告诉他们只要能将主力,安全的突出来,其余什么都可以不要。
无论是火炮还是弹药、物资,以及各种短时间之内无法携带的装备。如果能够成建制的突出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包括已经无法携带的伤员在内,一切都可以丢掉。至于剩下的事情,就是向一切可以求援方面,不断的发出求援电报。
好在大本营也不会坐视保定,以及河间量大战场,参战的日军全军覆灭。同时其他方向局势日益恶化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虽说已经无力抽调太多的兵力,但也在不断的想方设法给予增援。
已经在连云港登陆的,大本营从东南亚调来的一个师团,正在沿着眼下保定战场上的日军,当初抵达保定的增援路线。经陇海铁路抵开封渡过黄河之后,在向冀南增援。而从本土增援的一个师团,也已经全建制的抵达浦口。
同时日军大本营在天津港,已经被抗联航空兵封锁成一座死港的情况之下。也在不断的想方设法从朝鲜、本土,经南满、唐山、秦皇岛向冀东地区增兵。在试图重新打通北宁铁路的同时,想要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以减轻华北日军的压力。
只是正在处于寒冬腊月,一年之中最冷一段时间的华北,除了天津港被抗联的航空兵死死的封锁住之外。处于维度更高的秦皇岛港,已经冻的严严实实。日军已经无法实施海运,只能选择效率不是很高的陆路增援。
之所以日军新增援的兵力,没有直接在青岛港登陆。而是选择了较远的连云港,甚至是浦口上岸。倒不是东京大本营不着急,放着距离冀中战场最近的青岛港,以及胶济和津浦铁路不用。而是从青岛登陆,谁也不敢保证增援的部队,能够在冀中战场落幕之前抵达。
眼下除了青岛港,时不时的被抗联远程轰炸机光临之下,已经不安全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眼下的整个胶济铁路,在山东军区大规模的破袭战之下,与津浦铁路山东段一样,几乎已经全线瘫痪。而整个山东战场,眼下也打成了一团。
除非短时间之内,彻底的摧毁华北共产军所谓的山东军区,否则日军在青岛登陆,已经无法再使用胶济铁路。至于津浦铁路山东段与苏北段,眼下的情况也未比胶济铁路好到哪里去。
可在短时间之内击败,如跗骨之蛆一般的山东共产军,日军去哪里找那么多的兵力去?如果有足够的兵力,日军又何苦从本土调集援军?同时石德铁路在抗联的飞机空袭之下,已经彻底的瘫痪,无法通行的情况之下。
从从陇海线最东端,眼下还没有被抗联轰炸机骚扰过的连云港登陆,走相对安全一点的陇海线,也就成了日军在最短时间之内增援冀中的唯一选择。不过远不如青岛的连云港,吞吐能力太差。没有办法的日军,只能让第二波增援部队从浦口登陆。
第1922章山东日军的困境
至于眼下已经将方面军司令部,从天津又撤到济南的冈村宁次,面对内山英太郎中将的求援,也许是知道自己之前,在冀中战场上连续犯了很致命错误。冀中战局如此快的恶化,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
所以冈村宁次很大方的,将原来用于重新打通胶济铁路,为后续援军抵达以及物资输送创造条件的,从二十三军紧急增援的一个旅团级支队,立即沿着胶济铁路强行向冀中方向挺进。
但冈村宁次却没有预料到,该支队刚一出青岛。被华北共产军之山东军区,在冀鲁豫军区一部的配合之下,死死的缠住在高密至昌乐一线。短期间之内,这个旅团他内山英太郎是别想指望了。
而冈村宁次更没有预料到的是,山东的共军眼下居然膨胀到如此的地步。装备虽说远比不上东北共军,甚至与山西和河北共军相比也相差很大。但该部共军采取的,极其有效的针对性战术,却是让他冒险派出的这个支队困在胶济铁路上,几乎是寸步难行。
非但未能打通胶济铁路,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增援冀中战场。甚至自身因为乘坐军列搭载部队的数量不同,自身也出现被分割的危险。与他们作战的山东共军真是扒路军,将其所乘坐的军列。将每列军列前后的铁轨,都扒了一个一干二净。
没有了铁轨,这火车还怎么开?该支队乘坐的几列军列,在行进中的情况之下,因为前后铁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直接被困在了铁路线上。下车抢修铁路,却又被敌军密集的火力,堵在车厢里面动弹不得。
因为搭乘的是多列军列,结果导致每一列军列的上兵力都不足。既无法突破敌军的伏击,也始终无法集结。最关键的是大批的部队,被困在铁路线上进退不得。不单单是冀中战场无法得到急需的兵力,而且这些部队更被困在铁路上,既无粮食也无饮水,自身也处在险境之中。
冈村宁次始终搞不清楚,这些动作山东的共产军是怎么做到的。能在两列军列间隔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之内,将运行中的几军列之间的铁轨都给扒光,这一点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关键的是人家也不是单纯的扒掉铁轨,而且在铁路线两侧还部署了大批的兵力。
就在铁路线两侧,而且就日军各个据点眼皮子底下,埋伏了那么多的伏击兵力。将试图下车修复铁道的日军,打的不敢露头。手中仅有的机动兵力被困在胶济线上,冈村宁次眼下已经是束手无策。
而相对于原来就驻扎在山东战场,防区分布在整个山东的十二军下属各个部队。后续增援的兵力,不是还远在华东刚刚登陆,就是在绕圈子想方设法的安全抵达冀中战场。或是干脆被困在铁路线上,动弹不得的窘迫境地,却是已经算是好的了。
内山英太郎中将这个十二军司令官,自己所下辖的其他部队,也是距离冀中战场最近的日军,眼下则更是想都不要想了。他的十二军在山东的其他驻军,被几乎可以说倾巢出动的山东共产军,以及苏北增援的新编第四军一部分割的七零八落。
现在他的十二军在山东留守部队,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想要集中兵力,就势必要收缩一部分防线,放弃一部分据点。但是这些据点不是被敌军摧毁,就是处于被敌军分割、围困之中。想要将这些据点内的部队集中起来,就要集中足够的兵力去接应。
然而眼下最为难的是,整个十二军无论哪一个建制,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接应被困在大大小小的据点内日军。被抽调走几乎全部机动兵力的十二军,无论从师团还是联队,或是独立混成旅团。实在已经无法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去突破共产军那天罗地网一般的围困,将分散驻防的部队收拢起来。
相对于在抗联协助之下,完成了换装的山西和河北敌后根据地。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因为被日军分割在一隅,与其他战略区之间被日控区,以及铁路线分割,所以得到装备支援是最少的。
但山东根据地又是整个华北敌后各大战区,之前发展最好的一个。在四一年、四二年的日军,对整个华北大扫荡之中,损失也是最小的。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齐备,民兵数量也相当的庞大。
此次在中央的命令之下,在战前为了配合此次抗联南下作战,山东军区就进行了一定的整编。除了抽调各个军区部分主力部队,集中编成了八个师的野战军,以及新四军增援过来的一部,作为机动兵力由军区统一指挥作战。
对地方武装以及各个分区部队,也进行了一定的整编和调整。面对装备不如日军,攻坚武器匮乏的现状。山东军区还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战术,以抽调大批的地方武装与民兵配合围困各个据点。使敌军得不到任何的补给,也无法集中起来。
集中起来的八个师二十一个团,再加上新四军的两个旅,则以师为建制配备了最好的武器和较为充足弹药,作为机动部队使用。一旦日军在伪军的配合之下,强行的突围集中。则动用机动部队沿途伏击,利用日军脱离据点的机会,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种战术现在看来,可谓是相当的有效。不仅南方军抽调过来的那个支队,被困在胶济铁路上寸步难行。就连十二军留守山东和苏北的两个师团,外加两个混成旅团的部分部队,也被分散、围困在大大小小的据点之中,几乎同样是寸步难行。
而想让那些分散驻扎在大大小小据点的日军,自己想办法突围回来,那么在眼下的山东战场,这个做法无异于是狼入虎口。敌军的确不和你硬碰硬,可他妈的采取的战术,可以用阴损来形容。他缺少攻坚手段,所以极少直接攻打据点。
可他一夜之间能将据点周围,给你围困起来让你寸步难行。用地雷、土炮再加上冷枪,直接封锁你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派出兵力去接应,就算想尽办法去挤出一部分兵力,那么这一路的伏击几乎是无穷无尽。
往往出现接应的部队,没有救援出想要救援的人,反倒是自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情况。自行突围,就算能够从他们地雷、土炮、冷枪的围困之下突出来。可从这个据点到集结点,他们还是采取一样的战术,一路上没玩没了的一样伏击你。
而且伏击你的时候,也不是那些土八路,而是清一色的老八路。关键是日军都是以分散的态势驻扎,每个据点内的日军都不多。这种情况之下自己突围,在无相对强大一些的接应部队策应的话,那是无异于自己找死一样。
代替他指挥的军参谋长,曾经试图让几个大型据点的日军守军撤回来。结果小队一级建制的部队,几乎是一出据点就犹如羊入虎口一般,神不知鬼不觉的,彻底消失在齐鲁大地上不知名的角落。
而中队一级的部队则一路被暴打,等到了指定集结地域。得,剩下的那点人,还不如不集中,因为那样损失还小一点。越是山区地带的据点,撤离越是困难,损失也是越大。就连县城一级,日军都已经很难出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