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妈妈非要请我这个“媒人”吃饭,我推脱再三,实在难拒绝老人家的盛情,便在一个下班后,和王勇一起回了他家。
王勇花钱节省,现在租在单位旁边一个老小区里,这个小区比他自己年纪都大,尽管如此,两室一厅的租金也已经花费了他三分之一的工资。
我叹了一口气,没办法,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住”更是重头戏,租房也几乎是每个外地来的“北漂”必有的一段经历,王勇现在经历的,也正是我当年经历的。
现在想起刚毕业时和那辛一起租房的那段辛苦经历,被房东赶,出租房里有蟑螂都是家常便饭,到现在想起来都感慨万千。
小区里没有电梯,为了母亲进门方便,王勇特地选了一楼。一楼有个十平方米的小花园,被老太太栽满了各种瓜果时蔬,我尝了一个刚刚摘下来的小西红柿,酸甜多汁,不禁赞不绝口。
老太太说的方言我只能听懂一小半,看得出来她在努力地说普通话,但是无奈语言差别太大,我很难懂。
王勇为了缓解尴尬,努力在中间翻译着。
我对这倒是无所谓的,交流么,语言只是其中最不足为道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心意。
王勇常说自己老妈烧的一手好菜,今天一尝,果不其然。看着桌上十二道地道的北京菜,烤鸭、烤肉、涮羊肉、宫保鸡丁、一品豆腐….感叹着这让我全职学五年都未必做得来。
而听说招待儿子女朋友秦鑫鑫的那桌子东北菜,老太太只学了不到一周。
要不是年纪大了,我真想劝王勇妈妈去开个饭店,去当个像红姐那样的老板娘,必会生意盈门。
聊着聊着,我才感受到老太太为了儿子的婚事,到底操了多少心。
王勇老家宗族观念严重,对后代的传承尤其重视。老家很多人刚高中毕业就会被催着相亲结婚,而王勇今年已经32岁了,放在北京这种青年遍地不结婚的一线城市没什么,但是一回到老家祭祖,王勇就会被周围亲戚朋友指责“不孝”,被看作“大龄异类”,连带着老太太都会被王勇的叔叔伯伯指责,说她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老太太也觉得特别委屈,自从二十五年前丈夫去世后,她就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着王勇长大,因为怕儿子受委屈,她甚至没有选择再嫁。她将儿子培养得很出色,考上了全国顶级的警校,毕业后留京还去了数一数二的刑侦组,王勇怎么看都是能让他们老王家祖上有光的好儿子,怎么就因为儿子没结婚,成了他们嘴里的“不负责任的妈”呢?
每次祭祖回来,老太太都会几天几夜睡不踏实,最终竟然真的默认为他们说的对,“是自己没照顾好儿子”,怪自己没能力给儿子找个好女朋友。前几年王勇和徐柳处对象,让她终于觉得“抱孙”有望了,王勇父亲九泉下能瞑目了。
谁想到临近结婚的节骨眼儿上,小情侣竟然谈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