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吕坤(1 / 2)

一、人物生平

(一)祖上光耀

吕坤的先祖吕黑斯在洪武二年于横山助朱元璋退敌,立下战功。朱元璋对其奖赏并邀其出仕,吕黑斯以年老推辞,让儿子吕成跟随朱元璋征战,吕成后来成为朱元璋大将常遇春的副将。朱元璋诏其回乡安居,却在手诏中误将“吕”姓写为“李”,自此吕黑斯后人改姓李,直至吕坤时,才上奏将“李”姓改回“吕”姓。

(二)家学渊源

1536年,吕坤出生于教育世家。他的父亲吕得胜为匠籍,家境优渥,是当地有名的童蒙教育者,着有在当时流传很广的童谣读物《小儿语》和《女小儿语》。吕得胜对儿子吕坤的教育十分上心,注重言传身教,以四书五经启发他,并侧重从维系族人生计和童蒙教育等角度提点他。这种教育方式为吕坤后来为官时注重妇孺教育、忧世忧民奠定了基础。十五岁时,吕坤已通五经。

(三)仕途坎坷

中举入仕:嘉靖四十年,吕坤中河南乡试第三。万历二年,他中三甲第50名,赐同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由此步入仕途。初入仕途的吕坤就展现出务实为民的作风,他设法修筑了久已溃堤成灾的清浊二漳河,又设“学田”请人向百姓讲说经术。

辗转任职:

明万历四年至万历五年,吕坤任大同知县。在任上,他除暴安良、秉公执法,因政绩卓着升任吏部主事。然而,由于同僚的妒忌和排挤,他调离京师。

于明万历六年到明万历十六年,吕坤任山东省右参政。但他凭借突出的政绩,又重新升任吏部文选司主事。

明万历十七年到明万历二十年,吕坤先后出任山西按察使、巡抚、陕西省右布政使、山西巡抚。在出任山西按察使期间,他在家乡宁陵县联合数位地方士绅创设“同善仓”向贫民施米。

明万历二十一年到明万历二十二年,吕坤任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

明万历二十三年到明万历二十五年,吕坤任刑部左、右侍郎。

直言遭劾:明万历二十五年,天下动荡灾祸频仍之际,吕坤上《忧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在疏中,他言辞犀利地指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如“今天下之苍生贫困可知矣。自万历十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臣久为外吏,见陛下赤子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占藁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君欲富则天下贫,天下贫而君岂独富?今民生憔悴极矣,乃采办日增,诛求益广,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但他的直言进谏触怒了朝廷,奏疏石沉大海,并招致戴士衡等居心叵测者的弹劾。吕坤无奈之下称病退休,归家治书讲学。

(四)因病逝世

1618年,吕坤病逝于家中。在逝世前,他将未刊行的手稿焚烧,葬于宁陵县。天启元年,吕坤被朝廷追封为刑部尚书。

二、人物关系

吕坤的父亲是吕得胜,着有《小儿语》《女小儿语》。吕得胜对儿子吕坤的教育十分上心,注重言传身教,为吕坤后来的为官理念和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吕坤的儿子吕知思为户部郎中。吕知思在明朝的官职生涯中,曾担任户部郎中一职,还曾任职于光禄署,担任光禄署丞。他迎娶了商丘杨楫的女儿杨宜室为妻。杨楫在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山东金乡知县、御史,最终官至陕西按察使佥事。

吕坤的孙子吕慎多字减之,号莲舟。吕慎多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性淳躬孝,以德行着称,乡人制“万人屏”颂之。

三、人物作品

吕坤的作品以语录体笔记和政论散文为主,还有音韵学专着《交泰韵》、儿歌集《小儿语》、女教专着《闺范》等十余种。

《交泰韵》:《交泰韵》是明代学者吕坤创作的一部关于汉语拼音的研究着作。这部作品提出了作者对汉字拼音方法的新见解。书中指出,“同”字原本使用“徒红切”的发音,而“通”字则采用“他红切”,但吕坤认为这两个字的发音应分别对应不同的切法,因此将“通”字改为“他翁切”。此外,他还提出上声和去声的发音应该以各自的本声作为基础,比如“宠”字使用“楚陇切”,“送”字使用“素瓮切”。对于平声和入声,他认为它们可以相互为母音,例如“空”字使用“酷翁切”,“酷”字使用“空屋切”。《交泰韵》这一名称源于作者提出的平声和入声之间互为起止的概念。他的理论是在传统语音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虽然没有采用传统的字母摄法,但是却能够与之互补,而不是产生冲突。在讨论声音分类时,吕坤批评了以往的分类方法,认为一些明显的区别被混淆了,这表明他对语音学有着深入的理解。然而,《交泰韵》也有一些缺陷和争议之处。首先,它的分部主要采用了河南地区的方言特点,将某些音节合并在一起,使得分类过于简单化。其次,在处理无入声的部分时,强行加入入声,然后又将这些入声与其他平声字混杂起来,这就导致了一些混乱。这些做法被认为是对传统语音学的一种颠覆,可能并不适合作为教学标准。

《小儿语》:《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编选的。该书选取流行的格言、谚语,均以白话写成整齐而韵律的警语,分四言、六言和杂言,皆浅显易懂,儿童乐闻喜读。主要内容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如“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小儿任性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等。哲理性强,又富亲切感,所以甚为流行。《小儿语》语言浅近,用多种语言形式,宣传做人的道理,对儿童的道德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闺范》:《闺范》一书,又名《闺范图说》,由明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编辑而成。“闺范”二字,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书中采集足以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之典范事迹,绘之以图像,并且为之音释,故又被称为《闺范图说》。《闺范》于万历十八年刊行后,风行一时,成为“闺门至宝”。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得到此书,命其伯父郑承恩、兄长郑国泰新添“后妃”一门,增加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万历时妇女十七人,出自重新刊刻此书,亲自撰写序言。当时,正值“争国本”的关键时刻,朝中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争夺太子之位。郑贵妃重刊《闺范》之举的意图就引起朝野的议论与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