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点
这个地方显得井然有序,没有杂物杂乱摆放。
显然,规章制度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
几人在工厂内巡视一番,赵经理说道:“杨总,已经中午了,一起吃饭吧。”
“没错,杨总,我已经安排好饭菜了。”白经理在一旁附和道。
杨总并没有推辞,而是转向赵经理问道:“徐叔呢?这么忙怎么不在?”
提起这件事,两人的表情同时凝重起来。
“怎么回事啊?”
“杨总,徐厂长目前并不在工厂里。”
“去了哪里?”
“按照计划,他应该去某所大学了。”
杨总好奇地问:“他去那干什么?是要人吗?”
白经理摇了摇头,“上次您留下的那个化学分子式,我们打算两个工厂合作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用来研发药品和化工产品。”
杨总点头道:“对,有这回事。我一直没来得及问,研发中心是不是已经建好了?”
白经理再次摇头,“地方已经有了,但人手很难找到。”
“怎么会难找呢?这难道不是现成的资源嘛。”
“徐厂长提出了一项标准,进入研发中心的人必须解决那个化学分子式,否则不行。”
“有这样的标准吗?”
白经理点了点头并解释了情况:自从杨总出差后,制药厂与化工厂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人才。徐老以杨总的分子式加上分子量为基准来选拔人才。如果能够解开,则是真正的专业人员;解不开,自然无法进入中心。
据徐老的说法,这个门槛虽高,但是能选出真正的人才。否则,招进来的人可能会成为闲职。经过初步筛选,两家工厂的所有候选人都未能通过考验。
随后,老徐仍然坚持原有的标准,并前往中学和高中选拔学生。他认为与其让学生下乡劳动,不如让他们到工厂发挥才华。
遗憾的是,在几个有名的中学和高中走访后,不仅学生们被难倒,连教师也纷纷表示不解和不满,认为他过于刁钻。
这时的老徐进退维谷,只能继续在大学中寻找希望,却效果不佳。
“真拿老徐没辙。”杨小涛摇了摇头说。“但愿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
旁边白景述表示认同并支持徐老的决心。只是希望,不要耽误研发中心的进度。
一机部,小会议室。
会议桌上围坐着几位老同志,黄教授和夏教授依然泰然自若,如同以往每次商讨时那样从容不迫。其余几位则各怀心思,有的皱眉深思,有的跃跃欲试。
此时室内喧闹不止,“孙老,你就别再掺合了。”一位大块头老牛抱怨说。“你西边的又不关我的事!”
而东南区的老李也不服输,“我们这边也有水运的优势!为何一定要新建工厂在这儿?”老孙则轻蔑地扫视一圈,反驳道,“就近设点的要求是什么?谁不知道你的东南区想趁此崛起!”
两位年长者的讨论似乎让房间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老李,位置我们可以给,可是药厂方面确实是我更有优势。”夏教授笑着插话,他的区域包含大都市沪市,在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老李你还是考虑其他事情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