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了那些跑来王狗儿家门口,给自己磕头的娃娃。
贾琮心中早有准备,还算是能够掩饰住内心中的触动,但黛玉就差上许多。
两人自有分工,黛玉在歇息的同时,跟刘姥姥、刘氏打听着村中的情况。特别是王熙凤之前有过嘱托,让黛玉试试,看能不能从刘姥姥母女口中打听一些其父亲兵王庆堂的情况。
“老丈可有听过荣国府?家父贾恩侯,敕封荣国侯……”
大雪一下就是三天,王平口的积雪已经让马车难以前行,贾琮一行不得不暂时停在镇子上。
在那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指不定整个庄子整个镇子的饿死冻死。
这场大雪近乎覆盖了整个顺天府,京城一夜披上了银装。
他家的粮食虽然不多,但也只够他一家过活。这村子里十有八九都是自己的亲族,想帮,却帮不了。这让这位老人心里跟压了块石头一样,平日里连门都不愿意出。
贾琮的问题看似零零散散,但实际上涵盖了村中的耕种、衣食、生老病死。
“连一个小丫头都知道这盛世不过是京城繁华地的盛世,是他们这些勋贵士大夫的盛世,可朕的朝臣们还会一次次的厚着脸皮吹嘘他们的功劳。”
“真的?”
文同轩有了银子,豪气的大笔一挥就拨发了足够多的钱粮,运往京畿各州县预备雪灾赈济。
黛玉的信中上奏的事几乎都是她在王家庄亲闻亲历,包括自己见庄中娃儿挨饿受冻分了几日所用的粮食,从刘姥姥口中听到的事情,几乎都写进了信中。
他没有扯谎,包括那些用仅有的薄田从里长家借粮的人家,再有几日怕也要耗尽存粮了。
直到回了之前那间客栈,黛玉的脑海中都还在回想刘姥姥讲述的那些事。
“皇爷,房山县的密奏。”
刘恒将黛玉的信收好,拿起了贾琮的信拆开看了起来。
可惜,朝廷有钱了,盯着这些钱的人就多了起来。
嗯?
黛玉用斗篷裹紧了自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紫禁城的琉璃瓦都变成了白色,刘恒很早就起来去了勤政殿,召见内阁值衙的阁臣与六部五寺主官开了个小朝会。
老村长眼看就要欣喜的跪下磕头,贾琮一把将其扶住。
“臣女所闻一事,令人凄凄。西山脚下有一户,其妇产女,因家中无粮竟无奈舍弃婴孩,丢弃于西山之中。……臣女不知婴孩是否曾冷恶交加哭喊,其父母是否曾梦中悔恨。此类惨事桩桩件件不知凡几,西山脚下数镇百姓七成缺粮,恐挨不过几日。唯求陛下早施天恩,赐粮赈济,以安民心。”
老村长有些不敢置信,因为很快这两个字,他从里长那听到过好几次了。从秋末一直到如今,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赈灾的粮食一粒都没见到。
“弘儿应该已经到了,朕来看看,吾儿办差办的怎样。”
走走停停,贾琮很快就将王家庄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
“我梦到了那个被父母丢弃的孩子,她若是生在我家,那该多好。”
“孔融让犁,小丫头让点心。刘姥姥,你有一个孝顺的孙女。”
相比近邻的田家村,王家庄不但村小人少,更没有出过一个有功名的族人。
可她知道这不是她该做、能做的,赈灾的事,归根到底是朝廷的事。
“贵人,朝廷的粮食,什么时候才能发下来啊?再过几日,怕是真的要饿死人了。”
雪雁将红色的狐毛斗篷披在黛玉的身上,边系边说:“姑娘昨日给了不少粮食,总能挨过这几日。到时候太子殿下放粮赈灾,这个冬日终究是能熬过去的。”
王家庄上一个官老爷,还是王狗儿的祖父,曾在京中任过小官。后来王狗儿的祖父与王熙凤的祖父连上了宗,认作王老伯爷的侄子。
至少这京畿的州县,再惨也有朝廷赈灾的粥蓬,怎么也能求得一条生路来。
“大伴,你去趟户部,让文老貔貅查一查这些年顺天府的田赋变化。若真按这小子的主意,摊丁入亩,说不定还真是缓解土地兼并的不错手段。”
古稀之年,见君不跪。
贾琮看着枯黄萧条的村子,四处的炊烟也没能将萧瑟驱散,他半是安慰半是肯定的说道:“很快,很快就发下来了。陛下已经命皇太子来了房山,粮食很快就会发下来了。”
贾琮哪里会让古稀老人给他跪下,而且这老丈的品性极为不错,有些事他到时候还得拜托其助自己一把。
贾琮连忙将滑雪板以及雪橇的制作办法绘制成图,让亲兵速速送往县城。
说到底,都是一个穷字惹下的祸。
与京城的繁华相比,西山脚下的小村庄清苦的厉害。
最后随便对付了几口,让人将饭菜送去外间,给了刘姥姥一家。
“老丈若是给我跪下,那不是折我的寿?”
黛玉一听到王庆堂这个人的名字就觉得恶心,她忍住了粗口,鄙夷的说道:“是啊,这王庆堂的手段太狠了,王家庄的人算起来还是王家的族亲,他竟然连族亲的田产都不放过。三五斗米酒换走了一亩地,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刘恒看的真切,同时也知道这些事绝对是真实的事情。而且这还不算惨,只是林家丫头生来富贵,初见此事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咦?
刘恒看着匣子里的两封信,字迹不同。
黛玉被贾琮强势喂了一碗饭,又喝了一小碗的参汤,这才用被子将其裹住,柔声细语的说起了他与太子刘弘的谋划。
这一来一回,竟然又耽搁了三日,等到薛蟠持刘弘手书,带着人马赶来王平口时,赈灾的粮食才堪堪从县中发出,往四处受灾的地区送去。
月票推荐票
今晚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