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汉一众将领当中,刘锜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由于新汉刚开国的那一段稍显混乱的时期,作为西军名将刘仲武之子,刘锜曾被赵佶选为合门祗候,也就是预备役武官。
但随后他就回到老家务农,一直到被王伦再次想起。此后刘锜就被王伦选为侍卫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一些军务,成为王伦诸多秘书之一。
灭金之战时,刘锜跟随皇帝亲征,有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但随后又回到中央,并没有在战场上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
事实上王伦一直在培养着刘锜,梁山时代的众兄弟,受限于资质才能,少有能够独领过万大军作战的,刘锜有这个潜力,但大约是从前宋时期过来的,难免有许多前宋将领的毛病,那就是打不了进攻战。
如今西北禁军的翘楚吴玠,在领兵攻打西夏时,明明处于进攻方,但战术运用仍旧是习惯于防守反击,而且非常喜欢创造机会让自己处于防守反击的地位。
王伦对吴玠的战术指挥没有任何异议,但他认为刘锜不应该继续学这一套,刘锜的优点,有一个与郝思文、关胜很类似,那就是熟读兵书,属于典型的学院派。
故而灭金之战结束后,王伦要求刘锜梳理华夏战争史,希望他学会更加灵活的指挥战术。
东征日本王伦打算多打个十年,慢慢对日本放血,所以他挑选并派到日本的两名将领,折彦质与刘锜,都有成为统帅的潜力。
在王伦的设想中,九州岛被朝廷占据稳定后,就可以兵分两路,一路从长门国上本州岛,一路攻四国岛,这样才更好分配协助作战的义勇水师等民间力量。
至于两名将领具体由谁负责哪一路,王伦还需要刘锜在日本战场证明一下自己。
于是九月中旬、飓风终于停歇后,刘锜便领三千中原都督府兵、一万余朝鲜新募民兵,在水师的协助下,跨越了长门海峡,向长门国方向发起了登陆。
坛之浦海战对日本最大的打击,是使得本该主导日本未来政治局面、更有战斗力的武士集团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这就使得长门等诸令制国不再尊崇平安京。
没办法,若是继续听从天皇的命令,与汉军作对,只怕汉军早就在长门国发起了登陆作战,将战火引过来了。
所以长门国的大藏氏暗中投向了汉军,不允许日本天皇派来的军队随意进入境内,崇德天皇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日本推行分封制导致的缺陷,兵权被分散在各地贵族手中,天皇始终无法完成中央集权。
日本在本州岛西南部的兵力,主要部署在长门国东面的周防、安艺两国,由于汉军并未发起对石见国的海外骚扰,日本方面并不清楚汉军的真实目的,即便知晓了,大约日本也会将石见银矿让出来。
毕竟日本人也不清楚石见银矿有着多么夸张的储存规模,单就眼下石见银矿的产量而言,在日本诸岛并不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