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与杨妃也纷纷表示赞同。
李宝见状,心中大石落地,连忙躬身行礼。
“多谢皇后娘娘、两位国公及杨妃娘娘的理解与支持。稍后,由我带领大家前往大会地点。”
“眼下诸位连早餐都还没吃,不如先去用些膳食,养足精神,以便更好地观摩股东大会的盛况。”
说话间,他朝外撤了一步,大手一挥,朝着长孙皇后一些人继续道。
“殿下已命人准备了精致的早膳,既有宫中的传统佳肴,也有几道融合各地风味的特色小点,希望能合诸位口味。”
“待到诸位吃好了,我们再一同前往股东大会现场。”
在李宝说完这句话后,按照他的设想,长孙皇后一行人,就应该按照他的引导,前往餐厅就餐。
然而,出乎李宝意料的是,长孙皇后回过头去。
朝着杜如晦、秦琼,还有杨妃小声嘀咕了几句。
由于,长孙皇后的声音压的很低,李宝没有听到她们一行人在说了什么。
只不过,下一刻,长孙皇后就朝着李宝开口道。
“李管家,早餐的话,就麻烦你打包一下吧?带到车上,我们便赶路边吃,本宫也想能早点启程,亲眼见证这大唐商界的新气象。”
杨妃与杜如晦也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赞同长孙皇后的提议。
杜如晦更是补充道:“李管家,燕王殿下年纪虽小,但对他在商业上的成就和辉煌,早已仰慕久矣。今日有此良机,实不愿错过任何一刻。”
听到长孙皇后的话,李宝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指挥着府中的仆从们将准备好的早餐一一打包,放到车上。
而就在长孙等人的车轮缓缓滚动,踏上了前往长安集团股东大会会场的途中时。
李恪已经来到了,长安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楼。
这座五层高的大楼,位于蓝田县商场和足球场的正对面。
巍峨耸立,其外观设计融合了唐代建筑的庄重与现代建筑的简约,成为蓝田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大楼的前面铺着一条宽阔的红毯,红毯的尽头,一扇由两名高大侍卫守护的镀金大门缓缓开启,透露出内部高端大气的会议厅轮廓。
这是李恪在回到长安,从皇宫出来之后,就通知下去的事情。
当时,李恪让负责蓝田县的苏妙菡通知长安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各位股东。
在半个月后的今天,召开长安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股东年会。
为了在分红的同时,让各位股东能更直观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与未来规划,李恪还特别安排了详细的财务报告、项目展示以及战略规划的讲解环节。
他深知,这些股东们不仅是他的韭菜......呸呸呸.....是他的投资者,更是公司发展的坚实后盾。
只有让他们充分信任并理解公司的运作,才能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目前长安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号称有十二家。
但不算李恪和皇帝李世民的话,几乎涵盖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一小半,有十家之多。
但此时,在长安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楼外。
停下的马车不下一百辆之多。
从这些马车上下来的管事,商人、宦官,更是超过了二百人。
这些人,都是苏博文、苏妙菡等人,精挑细选出来的,挑出来有实力、有渠道、吃得开的意向人选。
若是李恪不挑人的话,今天开会的人,怕是还得翻上两三番。
在长安,一听说长安小财神李恪,想要重新招股东融资,谁不想来插上一脚。
要知道,人的名,树的影。
毕竟,长安小财神,仙人醉的发明人、长安诗仙、赈灾救民的大唐第一贤王。
这些称号,任何一个拿出来,都足以让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的百姓津津乐道,更别提它们全部集中在李恪一人身上了。
这些称号,如同一块块金字招牌,不仅为李恪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敬仰,也让他在商界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何况从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到日进斗金的蓝田县,这个话题本就极具话题性了。
从半个月前,长安的街头巷尾都在传言。
在这大冷的冬天,有个叫“长安皇家暖气公司”的,正四处给人修一个叫暖炕的东西。
据说这个玩意修好了之后,屋内就可以温暖如春。
只不过,他们也是想钱想疯了。
一个简单的暖炕,居然敢收200贯到1000贯不等的费用。
更让那些老百姓想不通的就是,这个暖炕构造简单,他们看了几遍之后,就觉得自己也能动手制作。
并且,他们需要的成本只要几贯钱。
然而,让他们想不通的是,那些有钱的贵人,宁愿排队等候“长安皇家暖气公司”,也不愿选择他们这些叫价比较便宜的手艺人。
为此那些人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发现了其中缘由。
原来,这首先由“长安皇家暖气公司”打造流传出来的暖炕,就是新封为燕王的李恪所发明的。
那些普通百姓,一方面折服于李恪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信誉与品质保证。
因为对于那些有钱的贵人来说,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价格上的优惠,更是品质、服务以及品牌所带来的尊贵体验。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私底下讨论不休。
那就是长安小财神李恪,又要挣多少钱了,恐怕整个燕王府都装不下。
并且,长安的百姓,不仅关注着这位传奇人物如何在商界翻云覆雨,更对他的每一次动作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就像是今日这场盛大的股东年会,同时也是招募会,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了顶点。
就在那些普通的百姓,和有心人,还在关注李恪与长孙皇后成立的“长安皇家暖气公司”一天要建造多少暖炕,挣多少钱,准备怎么模仿暖炕,分润这笔资源的时候。
岂不知李恪又在酝酿着更为深远的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