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在唐朝做纨绔 > 第398章 又有八百里加急

第398章 又有八百里加急(2 / 2)

其中分析了四国之中的事态,以及进攻哪一国最为有利之事,最后选中的吐谷浑。

攻打吐谷浑的好处有哪些,又为何选择吐谷浑,在奏折中写的很是详细。

不过当李世民看到第二封奏折的时候眉头不由挑了挑,身体也是一震。

第二封奏折自然是罗豪的,罗豪上奏的奏折与李靖并不相通,他在奏折中陈述了攻打吐谷浑的好处,以及唐军长久以来的一个头疼的麻烦。,

那就是即使攻打下来一处地方,想要掌控那地方却很难很难。

比如说东突厥,虽然将东突厥的王庭剿灭了,可东突厥并不是真正掌控在大唐手中。

想要掌控,那就必须派遣驻军在那里。

兵力少了不行,很可能会有危险,且会让那些部落以为李世民不放心他们,派兵监视他们。

派兵多了,消耗太大,五万兵马的驻军,每年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本不是刚刚打完东突厥的大唐能承受起的。

可罗豪这份奏折却将此事完美的解决了,别说驻军五万,即使驻军十万都不在话下。

没想到吐谷浑境内居然有一处盐地,这盐地之大,按照罗豪所说,即使派万人采盐,晒盐,几百,上千年都不会枯竭,足够养活十万驻军,还能有很多富裕。

且罗豪还说,那处盐地晒的细盐比之现如今他所弄出来的盐要好上十倍百倍。

这其中的利益有多大,李世民岂能不知,若正如罗豪所说,那的确是不用愁养活十万驻军的问题了,每年还能有不少的收益归入朝廷。

罗豪上这份奏折,显然是为了帮助李靖解决后顾之忧,告诉他,攻打吐谷浑不用担心,打下来后,这吐谷浑将会是大唐固有领土,而不像东突厥那样,虽然打下来,但也只是名义上是大唐的,实际上跟大唐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是属于那些东突厥部落的。

真要是驻扎大军占据了吐谷浑,那以后可就不叫吐谷浑了,而是会成为大唐的一个道了。

天下十道,将会再添一道。

李世民想的更多一些,若是可以,东突厥是不是也能按照罗豪这个办法来?

不过想了想,李世民又否决了,东突厥没有盐地,赚不到钱,可养不活驻军,如何能掌控东突厥呢?

实际上李世民不知道的是,若他询问罗豪是否有办法解决,罗豪会毫不犹豫的给他答案。

别说东突厥,只要李世民能占据多大地盘,他就能帮他解决多少地盘的事情。

当然,现如今的大唐人口与隋末之时锐减很多。

现如今大唐的人口最多三百多万户,人口最多二千万,这样的人口,对比隋朝最巅峰时的五六千万足足少了一半还多,可想而知,这些年因为战争,死了多少人。

要不是东突厥太欺人太甚,李世民也不会选择发动战争,二人是会选择隐忍,休养生息的。

百姓太苦,再也容不得这样折腾下去了。

不过这吐谷浑的地界占据对大唐是有利无害的。

不说罗豪说的盐地之事,单单是吐谷浑那天然马场对他们就是极为有利的。

若是能有那样一个天然马场,那大唐以后可就不缺战马了,也不用再像薛延陀,东突厥那些部落买马了,每年光是买马的钱就能省下一大笔。

当然,罗豪奏折里写的极为详细,基本上,将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只要按照罗豪奏折里写的那样,这件事就极有可能成功的,现在就看李靖出兵能否取得战果了。

不过按照李靖奏折上所写,这次与四国联军交战,缴获十万战马,那就等于是十万骑兵。

有十万骑兵在,灭掉吐谷浑还不是轻而易举?

就连粮草的问题,李靖也在奏折里说了,罗豪建议,以战养战,剿灭一个吐谷浑的大部落就足够他们十万骑兵几个月所需了。

吐谷浑的大部落可不少,不用多,剿灭几个就够了。

当然,也不能全部屠戮,这要是全部屠戮,没了人,谁帮他们养马,谁帮他们干活。

这都是罗豪建议的,蛮夷不是会奴役他们吗?那他们也可以反过来奴役吐谷浑的人。

当然,大唐不能学吐谷浑那样将人不当人,而是得感化吐谷浑的人,同化他们,最终让他们认可大唐,真心成为大唐人,真要是做到了,那也能让大唐增加不少人口,且多了一批帮大唐的养马人。

计划已经详细到李世民都挑不出毛病的地步,李世民的嘴角也不由浮现笑意。

见到李世民脸色不断变化,最终化作笑意,御书房内的几个重臣都疑惑不解。

不过现在看来,应该是好消息,不是坏消息,否则陛下也不会是这样的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