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体会(1 / 2)

别看只是兼职,却能体现出文官集团的态度。如果只来几个编修轮流讲课,说明文官集团对太子不太重视,要是出现了内阁大学士,重视程度就要高很多。

假如内阁首辅能亲自来,太子之位暂时就算很稳固了,同时也说明首辅心里有点小期盼,打算也向着张居正无限靠近,期望将来有一天能大权独揽。

说起明朝,洪涛之前完全是靠看书获得的了解。本以为这个朝代的皇帝都是奇葩,从头到尾基本就没一个正常的。而这个朝代则是中华文明的转折点,从此之后逐渐进入了下行坡道。

开国皇帝朱元璋是靠红巾军起家的,红巾军是啥?白莲教。白莲教又是啥?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蟹脚。而他在蟹脚里还不是老大,只能算老大的几个打手之一,前期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缩在角落里保存实力。

别人都在忙着和元朝军队过招,刘福通从河南一路打到蒙古,再从蒙古打到东北,最后捎带手冲进朝鲜半岛。在陷入困境时朱元璋没有支援顶头上司,而是闷头在南方爆兵占地盘。

等到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他才跑过去假惺惺伸出援手,拉虎皮当大旗,继续打着刘福通的旗号左右逢源,依旧不主动找元军作战。倒是挺热衷趁着别的义军后方空虚,抽冷子过去给来一下狠的。

渡过了发育期,兵强马壮之后,名义上的老大韩林儿就显得有点碍事,干脆派手下打着接人的幌子半路上给淹死了。

负责接送韩林儿母子的人叫廖永忠,水军出身,率领船队走内湖居然发生了倾覆,还专门翻了韩林儿的坐船,一船人愣是没救活一个。

说是偶然也成,毕竟没有证据证明是朱元璋授意。可是按照普遍逻辑推理,这件事就有点可疑了。

先看看廖永忠的下场吧,这位战功堪比冯胜、傅友德的开国功臣,在明朝刚刚建立没几年时,愣是因为穿衣服僭越被处死了,很难摆脱杀人灭口的猜想。

历代皇帝但凡脑子里没水也明白一个道理,必须抓权!如果让臣子权力过强早晚会出大问题,而张居正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哦对,还有自己这个当了二十年太子,登基一个月就挂了的。父子猜忌、兄弟相残、后宫干政、宦官当权、无限党争,简直就是副活生生的人类本性图谱,丑态百出。

横着和世界比,欧洲用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正从黑暗中世纪走出来,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坚船利炮已经到了家门口。

结果过河拆桥的事情做绝了,也没换来儿孙们的万世太平,反倒弄了一群个性十足的继任者。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也就是自己的便宜老爹、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他不是懒,也不是昏庸,而是无奈。

没了思想,还不能讲真话做实事,这样的朝代会进步才怪。也就是赶上了好时候,蒙古人忙于内斗没功夫南下,其它几个游牧民族要不太远要不太弱,否则不用等满人南下早就该没了。

再加上动不动就砍大臣头、脱了裤子打屁股、和上级说话要跪着、大兴蚊子鱼,直接就把华夏精英阶层的骨头给打断了,开了许多极端恶劣的先例。

从此以后,在政见不同就是死的高危环境下,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整天琢磨上面爱听什么的人越来越多。朝臣们是能不干事就不干,因为干实事容易出错,一出错就会被别人借题发挥弹劾,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