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唐奸臣 > 分节阅读 10

分节阅读 10(1 / 2)

“秦远是发现者,这件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温彦博慧敏机变,断事能力极强。他二人合力调查此事,想必不日就会有结果。”房玄龄早瞧出秦远不一般,可惜上次碰到圣人心情不爽,他很遗憾举荐的事儿就没成,正好这次来机会了。

李世民觉得有道理,应允了。

李元景表示这事儿他也有参与。

李世民考虑李元景的年纪是该历练了,便同意他参与调查。

“这令牌可令京师各处听命于你们的差遣,全力配合你们的调查,一定要查出结果,灭其同党。”

李世民命宫人将令牌转交后,余下事宜便全部交给了房玄龄。他则要急于去安抚今天的寿星长孙皇后。

李元景庆幸李世民走得快,转即就请房玄龄将尉迟婉儿立即送出宫治疗。

“这是为何”房玄龄不解问李元景。

秦远道:“她中毒了,八成记不得以前的事,我有办法解。但医治起来有些麻烦,需要一处僻静地,不能被人叨扰。但切忌别让她本人知道,免得她受刺激多想,她现在情绪不宜激动。”

房玄龄皱眉疑惑之际,那厢果然有御医来传话说尉迟婉儿失忆了,而且还不让人给她把脉。

房玄龄和秦远四目相对,越发觉得秦远是个高人了。房玄龄随后就按照秦远的要求,命宫人将尉迟婉儿送出宫;再传消息给尉迟府那边,让他们寻找处僻静之所给尉迟婉儿解毒。

杨六娘的尸体则被雍州府领走,运到了雍州府的尸房。杨六娘虽然是刺客,但她突然死亡十分蹊跷,需要弄清楚死因给圣人交代。

秦远、李元景和温彦博三人汇合后,就同去尸房。

去的路上,温彦博一直默默打量秦远。昨天这时候,秦远还只是来雍州府报案的百姓;今天,自己竟然接到旨意和他共同查案。温彦博觉得有些恍惚,同时当然意识到秦远的不一般。而且看得出,房仆射对秦远也非常欣赏。

李元景没注意到温彦博的发呆,他对于刚刚宫里发生的事还有些心有余悸,他跟秦远感慨道:“你喊的时候,我吓坏了,以为你没证据就要闹。还好你眼尖,早看到了。”

“看到什么”秦远随口反问。

“她左腋藏暗器呀,”李元景怔住,盯着秦远,“你该不会是根本就不知道她藏暗器,真在瞎喊”

秦远笑了下,默认了。

李元景噎住,吃惊半晌后,无奈点点头:“行,你厉害”

温彦博跟着笑,随后示意仵作推开尸房的门。

站在最前头李元景就忍不住抽鼻子,“什么味道,好香啊。温治中,你们雍州府的尸房还熏香”

温彦博摇头表示不知,他看向仵作。仵作忙摇头表示没有。

“是杨六娘尸体的味道。”尸房里一共有六具尸体,虽然都蒙着草席,但秦远很精准地走到了杨六娘尸体的旁边。

“对,我差点忘了,杨六娘有体香,可以吸引蝴蝶,没想到她人死了还这么香。”李元景惊叹不已。

温彦博也觉得稀奇,点头应和。

秦远突然挥起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利落地朝杨六娘白如纸的手腕上划了下去

第15章抛瓦仲觉

温彦博忙别过头去,不忍心看。

李元景倒是好奇,凑近伸长脖子仔细瞧,接着发出惊叹。

“天啊”

一旁的仵作见此情况,同样觉得奇怪不已,“怎么会没有血”

温彦博试着转头瞧,发现死者被切开的手腕的确很干净,大约两寸长的刀口,切口处一点殷红的血迹都没有。

“这是”温彦博跟着惊诧了。

秦远把刀刃送到鼻子边闻了下,转手送给温彦博和李元景闻。

“好香”二人异口同声道。

“莫非因为她天生会招蝴蝶,所以身体跟我们都不一样,没有血只有香”李元景再问。

“不是没有血,是血已经干了,身体之所以香,有可能像衣服一样被香薰过。到底是她天生身体异于常人,还是因为什么别的缘故,切开她腹部查一下就知道了。”

秦远请仵作切开杨六娘的腹部,但要求他不要用手触碰尸体。

毕竟不是每次验尸都要将人剖开。仵作定了心神后,就按照秦远的吩咐照做。黑红色混着银白色的粘稠液体从剖开的伤口处流了出来,房间里渐渐弥漫一股腥臭味。

温彦博忍不住干呕起来,匆忙跟李元景和秦远致歉,赶紧跑了出去。

“这血的颜色”仵作尚未惊讶完,就看见流淌出来银白色的液体往下坠落的时候,变成了一颗颗液珠。他很奇怪,想用手去碰,被秦远喝止住了。

“别碰,这是水银。”秦远道,“都赶紧出去,拿硫磺粉把这些盖住,尽快封存尸体。”

仵作反应过来,水银有毒,刚才如果他直接接触肯定会中毒,忙感谢秦远及时阻止自己。

秦远从尸房里出来后,打发府吏去弄艾草焚香,可除去尸臭。

“你懂得可真多。”李元景感慨,真不愧是他看上的高人,果然高。

“大王可还记得杨六娘跳舞的时候,我感叹过什么”秦远问。

“你说她很白,她确实很白,异常的白。”李元景回忆完毕,吓得汗毛竖起来,紧盯着秦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这怎么可能”

“杨六娘的体内被灌了水银,这是一种保存尸体处理办法。即便是活人,体内被灌入这么大量的水银,也早该死了。”秦远道。

温彦博才反应过来了,露出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难道说这是尸房里的杨六娘,其实就是已经一个多月的花牡丹”

“我们之前可是亲眼看见杨六娘跳舞了,人死了怎可能会跳舞说话”李元景不敢信。